

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作者: 裴翠华摘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自主阅读与研究的积极性,从多维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教学策略
语文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阅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字的敏锐程度,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进而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融入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总会从生活当中汲取灵感。可以说,生活是每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必不可少的灵感源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趣味元素,将其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感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是一件轻松且愉快的事情。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为例,这篇课文是从《鲁滨逊漂流记》中截取出来的精彩片段。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文的阅读延伸至整本书阅读。首先,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了解一下这本名著的大致内容,有哪些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发展的走向。其次,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鲁滨逊’,当流落到荒岛时,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带着问题与好奇心去阅读文章,能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变得更加专注,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也能找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享,说一说自己对故事或人物的看法,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仅给阅读过程增添了更多的乐趣,让学生更愿意在阅读之后展开思考,还让学生发现了阅读的快乐,从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丰富阅读内容,拓宽阅读范围
小学阶段的语文读物应当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商、情商,还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阅读水平自由选择,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教师也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多设置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阅读环节,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阅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课文是与鲁迅先生相关的,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鲁迅相关的书籍与文章,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阅读,从中感受先生的个性与志向,以及他为人处世的态度,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比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里面的文章虽然通俗易懂,但包含了十分珍贵的人生感悟,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学习鲁迅的写作风格与手法,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篇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只要细细品读,就能够读出其中的深意。学生平常读的书大多是故事或记叙文,名家名篇涉及较少,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拓展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的意识,让学生学习名家的写作手法,促使学生在看待问题时能产生更加深远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虽然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可以选择的书籍种类比较少,但是教师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促使学生在不同类别的书籍中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只有阅读书籍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拓宽,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从而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
三、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
阅读不仅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坚持的事情,还是学生需要终身坚持的习惯。阅读一本好的书籍,就相当于在和一个有才华的人对话,能够帮助读者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阅读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课文都出自我国四大名著,《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景阳冈》出自《水浒传》,《猴王出世》出自《西游记》,《红楼春趣》出自《红楼梦》。教材编者挑选了四大名著中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片段作为课文,在给学生讲解完课文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享一些四大名著中其他有意思的故事,将这些故事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一基础之上,学生对四大名著已经具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阅读四大名著,引导学生深度感知四大名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谋略与外交的手段、爱情观、友情观等。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探究价值,值得学生去学习与思考。当学生读完这些书之后,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四、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创新
阅读是学生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短时间的兴趣与热情如果能够得到维持,那么学生就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有价值的内容,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向内钻研,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科学的阅读策略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全身心投入阅读,获得更大的提升。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为例,这篇课文的标题虽然是月光曲,但是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却是音乐家贝多芬。那么,教师就可以传授给学生一些分析人物的方法,如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对一个人物的评价和描写可以有很多种方式,并能在阅读与感悟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并判断这些方式,分析作者运用不同写作手法的原因。这样一来,学生在后续阅读篇幅更长的文章时,就可以轻松地分析不同的人物的不同特点,从而通过人物来理解文章,厘清文章脉络与逻辑,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的基础目标,只有当学生有浓郁的阅读兴趣时,他们才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阅读,体会到阅读一本书带给自己的快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学情,考虑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个性化需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资源、时间与空间来专心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剡小计.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J].家长,2022,(19):159-161.
[2]胡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探析[J].小学生(下旬刊),2024,(1):76-78.
[3]徐虎安.书韵飘香,激发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微探[J].新课程,2022,(17):163.(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