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 盛赜

摘   要: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也面临更大的教学挑战。教师应该从原本的单一技能教学逐渐向信息化教学转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学朝着多元化、系统化和智慧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基于此,笔者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策略进行探索,旨在打开教师的思路,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质量 应用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自由性、互动性及虚拟性。现阶段,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方便人们的生活,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操作能力,才能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的掌握,而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导致学生虽然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但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和创新。对此,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打造智慧化、系统化的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从而助力学生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提高教学质量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可以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现阶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会发现很多学生面临较为繁重的学业压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都不高。对此,教师应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提供实用技能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让学生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应用情境,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无法深入思考知识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信息技术,掌握更多实用的信息技术技能。

(四)推动教育发展

教育往往是持续变革和更新的领域。传统模式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以基础知识讲解和技能操作为主要内容。现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为了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秉持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为学生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来夯实理论。

第二,协作与共享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持续更新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实现信息共享与知识整合,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实现协作,增强学习体验,提高信息素养。

第三,量化及数据分析。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过程进行量化监测和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信息技术手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翻转课堂”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很多教师一味凸显自己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构建“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主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在讲解“搜集与处理文字”时,教师可以提前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录制视频,制作微课,并在制作完成之后上传至网络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拥有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教师能够创设合理的情境,不断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知识的价值和魅力。例如,在讲解“加工多媒体素材”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新媒体平台中学生喜欢的一些抖音视频在大屏幕中呈现出来,让学生观看。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视频中有哪些多媒体素材,并鼓励学生试一试文件格式转换、音频素材加工等,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广大“用武之地”。

(三)布置操练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贴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内容,尽量让学生保持学习动力。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适当应用一些软件,锻炼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针对学生的打字速度和鼠标操作能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些小游戏软件,如“大家来找茬”等,从而锻炼学生的鼠标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四)引入慕课资源

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更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经常采取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对于教材内容的依赖性比较强。这样的模式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受限,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入慕课资源,为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赋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更加多彩。

(五)转变评价模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该不断转变评价模式,通过评价真正带给学生学习自信。教师应设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借助大数据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实践能力、表现力、创新力等进行反馈。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自我展示平台,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世界里自由发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翻转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操练任务、引入慕课资源、转变评价模式等,大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宏伟.试论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导入”优化设计方法[J].小学生(上旬刊),2023,(4):97-99.

[2]胡晓军.上“有温度、重创造”的信息技术课:以“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课为例[J].江苏教育,2023,(7):76-79,3.(作者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湄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