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人工智能教学策略
作者: 陈晨摘 要:2022年推出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使各学科教学的重点从知识素养转变为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入培养。当下人工智能教学存在教师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学生处于浅表学习状态,缺乏思维深度。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金陵微校”平台中的微课推送、课堂互动、多元评价等功能,实现人工智能教学,助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构建智慧课堂。
关键词:“金陵微校” 人工智能教学 智慧课堂
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影响了人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人工智能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和授课能力。综观目前小学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很多教师不具备人工智能的专业背景,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深度不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规范,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金陵微校”智慧教育平台,探究了教师如何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实现人工智能教学,构建高效的智慧课堂。
一、“金陵微校”平台概述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推进路径,更新教学模式,构建灵活且个性化的教育生态体系,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要任务。“金陵微校”是南京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十项重点工程”之一,是一款特色数字资源及在线教学平台。此平台构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智能教学体系,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混合式教学环境,能全面支持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金陵微校”平台,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评价反馈即时化,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智慧课堂新生态。通过智慧的“教”与“学”,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堂,实现符合成长规律的个性化发展。
二、基于“金陵微校”的人工智能教学策略
(一)微课推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金陵微校”作为南京市优质在线学习平台,给广大中小学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优质学习资源。“金陵微校”不仅包含中小学同步教材和全学科的微课视频,能供学生自主学习,还包括专题资源,如课后服务、家园共育、传递课堂等。这些课程资源能精准适配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支撑自身的线上学习,有助于教育均衡发展。
例如,在教学“会听的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一课时,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金陵微校”云课堂将《语音宝宝蜕变记》微课视频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然后利用抢答功能,回答“语音从声音输入到文字输出经历的过程?”这个问题。巧用微课“赋能”人工智能课堂教学,体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解决问题的优势。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还能让教师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指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以学定教”。
(二)课堂互动,深化学生的具身学习
“课堂互动”是“金陵微校”中极具特色的一个模块,这个模块提供了多种游戏化教学设计方案,如知识配对、超级分类、翻翻卡、选择题、双人PK等,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身学习”理论强调身心合一,在人工智能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身体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中获得深度的认知体验,还要注重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多途径体验和多渠道经历,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脸识别”时,教师可以将具身体验和游戏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展开一系列探究活动:(1)“考眼力”游戏,判断4张图片是否为同一个人。(2)小组分工,亲身体验,利用腾讯云平台“功能演示”中的“人脸对比”功能进行验证结果,并将平板的操作过程进行投屏互动。(3)揭秘事实,由一名学生将正确的结果贴在黑板上。学生在不断分析、比较、归纳的过程中能得出“计算机识别人脸比人识别人脸精度高”的结论,将“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思维”。
人工智能教学强调围绕学习任务,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模拟验证、可视化呈现等方式,合作解决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基于“金陵微校”平台的课堂互动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加工、对比和挖掘,使教学决策数据化。这样不仅能有效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只有经过深刻思考,才能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教学聚焦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倡导真实学习,强调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人工智能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金陵微校”平台为抓手,借助直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最终构建合理、直观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实现智慧学习。并且,在利用“金陵微校”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无须自己绘制,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框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与总结,就能轻松呈现本节课知识框架,这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初识人工智能”时,在总结收获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个话题,绘制思维导图;可以用动画展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包含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脉络,如图像识别、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征,绘制思维导图,搭建学习支架。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直观、清晰、全面、系统的感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多元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导向的多元评价,要求教师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基于“金陵微校”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师要采取“动态伴随式”的学习评价,即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评价中树立信心、积极反思、优化学习方法,实现“以评促学”。
例如,在教学“机器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怎样让机器认识圆形和三角形”这个核心问题,分小组进行“识别大挑战”项目活动;可以利用“金陵微校”的镜像同屏功能,让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展评活动,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可以利用“金陵微校”发布自己的观点,后台会自动抓取学生答案的关键词,并以云图的形式清晰呈现。
总之,具有交互性的“金陵微校”,是一款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信息化教育工具”,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智慧育人、创新育人的教育信息化尤为重要,教师要更新观念,主动拥抱新技术,探索人工智能教学的适切路径;要合理利用“金陵微校”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方式,重构多元评价体系,点亮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廖仲尼,张伟.人工智能+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新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2):54-56.(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分校红太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