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 游文娟摘 要:“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平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发展。它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级,并为每个层级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促使各层级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更多的进步。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笔者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国内的教育实践,深入探讨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推动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模式研究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旨在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或组别,并为每个层次或组别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其核心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和指导,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评估或分类,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组别。通常来说,分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每个层次或组别的学生都会接受适合其需求和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挑战难度更高的学习内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获得教师更多的支持和辅导,以填补他们的学习差距,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
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一)个性化学习和教学
每个学生在学习风格、学习节奏、学习兴趣等方面均有不同,学习需求因人而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可能无法充分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适合其个体需求的学习计划,使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时,他们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深入思考。
个性化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平等关注和重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都有发展的潜力。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更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优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这种平等的关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并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二)弥补学习差距
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具备较高的学习水平,而有些学生则较为“后进”。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组别。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为每个层次或组别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分层教学可以确保学生获得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教学资源。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更易于理解的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复习机会,帮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拓展类教学资料,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帮互助。
在具体的教学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担任“导师”的角色,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帮助“后进生”克服学业上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后进生”可以通过与较强的同伴合作学习,从他们身上获得启发和帮助。这种合作学习和互助机制可以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促使他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习水平。
(三)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师生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在分层教学中,“优等生”可以用更快的节奏学习,不被拖慢进度;“后进生”可以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不至于落后。如此一来,整体的教学效率就得到有效提高,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对教学目标、内容进行分层
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分层。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将知识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
在进行分层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知识储备情况。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学生以往的成绩来获取。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清晰地描述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例如,基础知识层的目标可以是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技巧,而进阶应用层的目标可以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将整个数学知识领域划分为不同的主题或模块,并将其按照难度和复杂度进行分类。教师既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划分,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结构来划分。基础知识层的内容可以是基础概念、公式和计算技巧,而进阶应用层的内容可以包含更复杂的问题和应用情境。教师要针对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对于基础知识层,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示范和练习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进阶应用层,则可以引入问题解决、探究性学习合作等。
(二)在备课、授课中进行分层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析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明确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强化的知识技能。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计划,采用差异化的授课方式。对于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演示等方式直接进行教学。对于进阶应用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等,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探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优化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分层评价和课后反省
分层评价和课后反省是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能够帮助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和标准,用测验、作业、项目、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估。教师要根据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分标准。对于基础知识,教师要注重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步骤的完整性;对于进阶应用知识,教师要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合理,并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总之,分层教学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率,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江洪.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3,(14):59-61.
[2]田亚芸.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新课程,2022,(15):36-37.(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