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作者: 马雄鑫

摘   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推动了教育改革。“互联网+教育”理念,为教育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在“互联网+”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语文课堂的格局,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小学语文 教学方法创新

语文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学科,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文字过多、内容繁杂而感到枯燥。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要总结问题,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创新。“互联网+”理念刚好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可以从信息技术入手,改变语文知识在课堂中的呈现方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改善语文课堂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一、“互联网+”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

(一)有利于拓展教学资源

通常来说,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如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背诵重要段落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单纯的教材内容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出发,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以便丰富教学内容。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适当利用网络,整理与课文相关的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教师存有较强的敬畏心,因此他们不敢主动与教师沟通,在课堂中也不愿积极举手回答问题。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会越来越少,课堂很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氛围也会过于死板,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都会受到限制。而在结合“互联网+”理念进行教学时,教师会不自觉地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教学改革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的教学政策层出不穷,然而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互联网+”理念进行创新,为学生设计信息化作业,让学生自主收集阅读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互联网+”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利用大数据,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教育在不断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也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识,教师应适当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入课外资源,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大数据技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足够的支持,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会习惯性地从课本出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这种教学方法会消耗学生的阅读热情,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文章,丰富教学内容。以《猫》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与作者老舍相关的信息,并整理他的作品,从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在组织学生阅读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群文阅读,了解老舍先生的写作风格,体会不同类型文章的魅力,促使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推动教学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增加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例如,在讲解《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根据课文内容收集一些相关视频,以及牛的身体构造图,结合图片和视频为学生讲解课文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会神奇地发现牛有四个胃,从而理解红头蟋蟀为什么可以活下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会主动与同学讨论,遇到问题时也会主动向教师询问。在师生交流中,学生所了解的知识会增多,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语文教学情境

语文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降低教学难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

例如,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为了方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师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收集与田忌、孙膑、齐威王相关的资料,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当学生真正融入情境当中,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就会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让他们发现语文知识不同的一面。

(四)借助微课,突出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有限,他们很难利用课堂时间掌握教师所讲的所有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基于此,教师要结合互联网进行教学方面的创新,借助微课辅助教学,从而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微课是众多信息化教学手段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它具有“简、短、小”的特点,在微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简短的视频牢牢记住重难点知识,深入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五)结合互联网技术,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他们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要合理引导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学习自主权,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逐渐发展为全面型人才。为此,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发现其中具有教育价值、培养意义的内容,合理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单纯依靠教材内容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此教师要结合互联网技术,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借助大量文本内容,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提高文学审美品位。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要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籍,整理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教师可以定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阅读时的心得体会,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人物等。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得到锻炼。教师在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收集合适的阅读文本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准备大量短篇文章,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快速阅读,引导他们体悟其中的文字,感受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进行教学创新,合理分析学生的学情,利用互联网为学生营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雨沁.“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策略与思考[J].中国新通信,2024,26(2):191-193.

[2]陈娅丽.慧阅读 智语文:“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J].教育界,2021,(49):91-93.

[3]郑玉忠.立足文本 拓展资源 有效解读: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7,(5):33-34.(作者单位:甘肃省陇西县首阳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