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

作者: 周艳

摘   要:自主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的自主探究任务和项目,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指导,以及展示和分享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关键词:自主探究式学习 小学语文 实践意义

自主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它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权利,学生可以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自主控制学习的进程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资源和支持,而不是直接灌输知识。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和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需求,选择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挖掘自己的潜力,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此外,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既能参与主题选择、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又能增强对学习的投入感,有机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寻找答案,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能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形式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作者的意图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对文本进行批判性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深入研究文本,并质疑其中的观点、论据和逻辑,思考作者在文中传达的信息是否存在偏见或缺乏证据支持。通过批判性思考,学生能够提升思辨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价能力。同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从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寻找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可以选择一本喜欢的图书、一个具有争议的议题、一篇文学作品等作为研究对象,然后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来寻找答案。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不再依赖教师的指导,而是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来解决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逐渐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学会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

(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快,技能的迭代频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够快速适应这种变化的环境,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保持竞争力。他们具备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能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并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这种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使学生在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和社会生活中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果。自主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一)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任务和项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例如,在教学《端午粽》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粽子口味进行研究和分析。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粽子口味,如豆沙、蜜枣、咸肉等,然后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阅读相关资料、采访家人或教师等方式,了解不同地区粽子的差异,并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和研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在这个具有开放性的任务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了解粽子的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借此机会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其他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二)提供资源和指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寒号鸟》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寒号鸟的图片、生态资料、相关的文学作品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观察图片和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寒号鸟的习性、栖息地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确定研究方向,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必要的指导,教师能够平衡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师的指导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既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又能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反馈不断提升学习的质量。

(三)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践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策略之一是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故事的主题和寓意。学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讨论“守株待兔”的含义和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和讨论,深化对故事的理解,拓宽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组设计一个与“守株待兔”有关的情景剧,让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演绎来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解读。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还能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之,自主探究式学习为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开展科学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指导作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成科.基于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2,(28):116-117.

[2]叶伟莲.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指导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2,(9):94-96.

[3]曾美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J].名师在线,2021,(16):72-73.(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南大附小第三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