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作者: 祝香花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学生只有具备数学思想,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才能“拨云见日”,领悟知识的本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基于此,笔者以“植树问题”为例,针对如何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课堂中开展了深入讨论,以期给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思想方法

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的学科,数学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看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

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如分类、建模、假设、比较、数形结合、一一对应等,教师只有精准把握知识要点,学会灵活应用,才能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知识讲解中。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只有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数学知识背后蕴含着数学思想,知识与方法是思想的外显,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现状

(一)教师忽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第一,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关注点放在知识传授方面,新课程标准要求怎么做,教师就怎么做,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第二,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数学思想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训练,导致学生既无法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最终影响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形式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影响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性。一般情况下,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展开教学,学生长期置身于这种教学模式下,会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不够扎实。第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路径比较单一。教师只是单纯将数学思想方法介绍给学生,忽视了数学思想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影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没有做好反思

反思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对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在当下的数学教学中,虽然一些教师会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情况、效果进行反思,但因缺少评价机制,依然有很多教师未能做好后续的教学优化工作。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笔者以“植树问题”为切入点,针对如何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教学中展开了分析,旨在促使学生探索其中的数学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

在植树节,学校组织了“植下一棵树,收获万点绿”的活动,笔者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了在植树节这天有序完成植树活动,假若在学校全长20m的小路旁植树,每间隔5m种一棵(两端也要栽种),一共需要种多少棵?”学生经过分析与思考,认为画图可以解决问题。于是笔者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线段,表示学校的小路,在线段上画出表示小树的点,而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让学生数一数一共种了几棵树,树中间一共有几个间隔。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后,笔者又加大难度,问道:“若小路全长改为25m呢?一共可以种几棵树?树之间一共有几个间隔?你可以尝试列算式吗?”学生便按照上述画图的方式进行研究,并列出算式,初步掌握了植树问题的规律。

在上述课堂教学中,笔者采取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掌握路长、间隔长、间隔数、棵数这些概念,强化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思考的机会,以“问题+任务单”的方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知识的再建构过程

首先,化繁为简,突出“化归”思想。“植树问题”涉及的数据比较多,画图的方法不仅复杂,而且容易出现计算错误。遇到复杂的“植树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化繁为简的方法,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学校为背景构建“植树问题”,实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根据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方案,从而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看问题。在讲解中,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如果多种一棵树,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成立?规律是不是会改变?”在教师的追问、学生的探究下,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规律的一般性。

其次,情境迁移,强化学生的“一一对应”思想。在本课的开头,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了“两端都种树”的植树方案,继而让学生自主探究“两端都不种树”“一端不种树”的情况,并根据“一一对应”的思想解决问题。例如,在两端都种树的“植树问题”中,可以画出线段和相应的点,再根据“两端都不种树”和“一端不种树”的两种情况,建立完善的数学模型。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笔者通过画图的方法,结合“一一对应”的思想,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植树问题”,轻松解决了难点,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数学问题。

在上述的数学课堂学习中,学生明白了“植树问题”的含义,抽象、建模、直观想象能力均得到发展,掌握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相互依存,脱离任何一方的教学都是不完整的。要想让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更有意义和价值,教师必须深入掌握学情,在实践中反思和优化教学方式。教师要具备反思意识,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思考课前导入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提问是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的课堂指导是否合理、课后总结是否完整等,并以此为依据,制订下一堂课的教学计划,推动教学的有序开展。

总之,要想实现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教师就要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实际问题为引领,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解题经验,获得内省、反思、举一反三等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凤武,徐爱琴.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山东省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讨会综述[J].小学数学教育,2016,(19):46-48,2.

[2]王彦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以人教版“千米的认识”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1,(19):63-64.

[3]赵虎.用数学思想浇灌核心素养之花:数学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上),2019,(6):25.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