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以学定教”的实践与应用

作者: 蓝金香

摘   要: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改革,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深入开展“以学定教”,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以学定教”的重要性,分析了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以学定教” 实践与应用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既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又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教师将“以学定教”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尊重,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应树立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采取相应措施,将“以学定教”落实到教学过程之中,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一、应用“以学定教”的重要性

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知识体系较为复杂,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各方面要求更高。“以学定教”是指教师在确定教学起点、方法及策略时,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而“定教”就是要科学合理选择,安排教学起点、选择最佳教学策略、采取最优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长足的发展。一方面,运用“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策略符合数学学科的需求,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知识难度较大,涉及许多数字及公式运算,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一题两解甚至多解的现象,而运用“以学定教”这一教学策略,教师能够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与此同时,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另一方面,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定教”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数学知识,进而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现状

当下,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虽然“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也没有充分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科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其次,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目前,大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长期运用,使得“以学定教”无法得到落实,既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不利于活跃课堂的氛围。最后,对小学数学学科缺乏正确的认识。当下,部分教师对数学学科特点认识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更好地将“以学定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结合,使得教学设计仅局限于教材内容。

三、“以学定教”的实践与应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是“教”与“学”同时进行的一个过程,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在中心的位置。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上网搜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传授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等,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认真了解“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并在教学过程中推进、设计各项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全面地掌握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关的知识点,笔者将知识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依照书中的概念,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及正方形。其次,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所观察到的长方形与正方形,并尝试介绍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点。这样不仅能让知识更加立体直观,还能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最后,在学生进行分享时,正式引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关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耐性较差,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影响了对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应用“以学定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较强这一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既能丰富课堂内容,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又能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学习活动,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比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首先,笔者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角,并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存在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交流探讨自己的预习成果,并在本子上画出锐角与钝角。其次,引出本节课主题,利用教学量角器,为学生演示度量角的方式及要点。最后,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不同角度的角,邀请学生到讲台前对角进行测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三)丰富教学手段

为进一步落实“以学定教”,并发挥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教师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笔者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相关平台上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对学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思考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有哪些特点等。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轴对称图形”进行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将互联网技术与“以学定教”进行结合,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优化教学模式

受自身性格、师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不敢将心中疑问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学习的方式。在分组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学习习惯、基础知识水平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以教学“圆”为例,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的概念、特点及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探讨圆的特点有哪些,圆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等。其次,在各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派代表回答相关的问题。最后,借助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充分采用“以学定教”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以学定教”这一教学方式,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亚军.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24):102-103.

[2]胡家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实践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1,(29):101-102.

[3]甘丽引.以学定教  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5):129-130.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