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文化品格培养的中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

作者: 熊燕

摘   要:文化品格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在中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当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使学生在认同中外优秀文化的同时,能够准确地辨识地域文化的差异。另外,为了夯实学生的英语读写基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熟练掌握读写技巧,在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中逐步形成优秀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中学英语 读写结合 文化品格 培养策略

学习英语是实现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学生阅读英语文本与创作英语作文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英语国家文化进行理解与内化的过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借助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帮助学生塑造更加健全的文化品格。

一、在英语读写课堂中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通过学习英语,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对英语国家文化内涵的分析、理解,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中外文化的差异,如社交礼仪、饮食文化、传统节日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在英语读写课堂中,学生可以在阅读英语语篇与写英语作文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文化知识。另外,学习英语国家文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给学生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语言保障。

二、中学英语读写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注重知识传授,忽略文化素养培养

当前,在中学英语读写课堂中,普遍的问题是教师过于注重英语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单词、句型、语法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教材的文化底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出现“哑巴英语”的问题,对学生的英语知识学习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二)“死记硬背”现象严重

初中英语单词量逐渐增加,语法知识的学习难度也逐步加大,为了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师常常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教师应当摒弃“死记硬背”的错误方法,帮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形成正确的认知。

三、在“双减”政策下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感受文化差异

在英语读写课堂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播放经典的英语影视片段,体现英语国家的文化要素,通过电影向学生科普英语国家的社交礼仪、饮食文化、风俗习惯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真实的电影场景中体会中外文化存在的差异,并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二)布置驱动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在中学英语读写课堂,给学生布置驱动任务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时,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精心布置驱动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与带领下对任务进行思考、讨论,最后,由小组长负责对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角色扮演,体会文化内涵

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的差异,在阅读英语语篇、写英语作文或与外国友人交流时,学生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基本的一些文化,则很容易闹出笑话。因此,在英语读写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英语国家的文化。在角色扮演之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人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专门设计一个表演场景,然后让学生通过对场景内容的分析、理解来诠释自己扮演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扮演的角色应当反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表演的内容应当贴合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特征。表演结束以后,其他学生可以从观众的角度对表演进行评价。这种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这恰恰与“双减”政策的目标不谋而合。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为例,在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就餐礼仪,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外国友人在就餐时的礼节,并通过观看表演找出中西方的餐桌文化差异。学生通过演绎就餐场景,能够将外国友人就餐时的餐桌礼仪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深入体会教材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西方国家的就餐礼仪;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收获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在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时,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天赋与个人潜质,将课堂时间交由学生支配,让学生演绎真实的对话场景。在学生的演绎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出一些适当的提示,以便学生获取最佳的表演效果,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展示特殊词句,创作英语作文

阅读与写作能力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素养,然而,由于学生接触英语写作的时间较短,他们的写作质量普遍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专门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特殊含义及用法的英语单词或句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词句的用法进行英语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作文内容要包含教师给出的英语单词或句型,并且保证单词与句型的用法正确。第二,在写作过程中,应当对同一个英语单词表达的不同意思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中文和英语在这方面存在的差异。第三,为了加深对一些特殊英语词句的理解,学生可以将英语作文分享给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以英语单词“green”为例,在汉语中,绿色象征着“春天、生命、新生、生机勃勃与希望”。而在英语国家,“green”这个单词则有“新手、缺乏经验、嫉妒”的意思。因此,学生可以围绕英语单词“green”,创作一篇有关农业劳动的英语作文,将“green”的双重意思表现出来。这种将英语释义与汉语释义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文化,积累更多的单词与句型,这对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基于此,在教学中,出于对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考虑,教师可以将各种词汇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开展英语写作训练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

总之,在中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且是增强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文化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的一条有效路径。基于此,英语教师应将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与文化品格的培养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优秀文化品格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红信,刘坚.初中英语教学的文化品格追寻[J].教学与管理,2023,(25):31-35.

[2]蒋颖超.读后续写“学”“思”“辩”“达”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1,37(3):49-53.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普通类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课程视域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的探究与实践”(课题编号:22PTZD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