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减”政策下如何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作者: 胡卫国 李枝慧摘 要:“双减”政策的目标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就要求教师要“提质增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到教学效益最大化,提升教学质量。物理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师要改革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物理 教学优化
物理学科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较大,培育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长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其他学科,物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学习难度较大。“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物理教学,打造初中物理课堂新样态。
一、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在“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时了解、掌握“双减”政策的要求,并依照物理学科的核心内涵,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同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去自主探索、思考物理知识,而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
例如,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气体与液体的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具体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验一:将两个乒乓球放置在桌面上,并向两个乒乓球中间吹气,仔细观察两个乒乓球运动状态的变化。实验二:一手拿一张纸,让两张纸自然下垂,并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仔细观察这两张纸的运动状态。在分析气体实验后,学生能初步认识并总结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开展液体实验。在液体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一盆水及两只小船,将两只小船放入水中,并准备吸管,指导学生用吸管向两只小船中间吹气,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实验现象。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总结气体与液体实验所涉及的知识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物理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双减”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提质增效”,这就使得课堂时间变得极为宝贵,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深度参与物理教学活动,实现高效学习。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注意松弛有度,在课堂教学初始阶段运用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放慢节奏,穿插适当的趣味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收尾阶段,给学生预留一点时间进行知识梳理与回忆,让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清晰回顾,形成具有结构性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机械能及其转化”时,在课堂教学导入阶段,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蹦床运动的相关视频,并提出导入问题:“运动员在蹦床过程中,机械能是怎样转化得到的?”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前半段时间内,教师要保证教学进度,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及难点知识“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过半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脚步”,通过演示“皮球下落弹起”这一小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用物理语言描述“皮球从下落到弹起”这一过程中动能与势能是如何转化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与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结束前几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邀请一个学生到讲台上,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复习课堂所学知识。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进度,又能够推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序开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三、充分利用翻转课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由于教学条件有限,课本上所提及的各项物理实验难以全部落到实处。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微课,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与感受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收集课程教学所需的相关物理实验视频,并借助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开展物理教学活动,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分子热运动”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液体扩散实验”视频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并引导班级学生自主观看,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放大、暂停、慢放等功能,为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原理,并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为什么硫酸铜溶液比水的密度大,但放置几天后水与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模糊”。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问题:“液体之间会发生分子热运动,那气体和固体之间会发生分子热运动吗?”并为学生播放气体扩散实验及固体扩散实验相关视频,为学生系统讲解分子热运动相关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够将知识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物理知识,提升学习成效。
四、设计分层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课后作业既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双减”政策关注的核心内容,良好的课后作业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自主学习能力,从题量和题目的难易程度入手布置分层作业,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保障。
例如,在教学“运动和力”后,笔者依据学生的物理基础水平、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结合本章学习的重难点“区分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以及二力平衡”,设计了基础巩固类、深入理解类、拓展延伸类作业。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够充分发挥课后作业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面临着中考这一重要转折点,学业压力较大,而“双减”政策的落实,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高质、高效掌握物理知识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万代红.从学生中来,到教学中去:“双减”政策下的初中物理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科研,2023,(12):54-56.
[2]姜美珍.“双减”政策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讨[J].湖南中学物理,2023,38(4):88-90.
[3]任世杰.探究“双减”政策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J].学周刊,2024,(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