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任吉虹

摘   要:学习任务群教学以学习主题为核心,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学习任务,全方位融合学习内容与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可以将语文学习“集零为整”,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任务群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主动构建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应如何设计高效的学习任务群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学习任务群模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从而达到推动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一、根据学段特点,设计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一)融合游戏元素,创设趣味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语文学习任务群包含的“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既是最基础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的前提。针对学生的生字与生词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小学中低学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可以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这一学习任务群中融入游戏元素,将生字、生词教学与游戏相融合,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与生词,这样不仅能寓教于乐,还能确保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为例,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钥、匙、缤、枚”十一个生字,会写“盒、颜、料、票”十三个生字。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笔者融入丰富的游戏活动,具体来说,通过多媒体展示游戏画面,丰富学生的游戏体验。比如,在“森林运动会”这个游戏中,画面左侧是教师提前创建的小动物形象,画面右侧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盒、颜、料、票”等生字,其中,有些生字的书写存在明显的问题(有的是偏旁错误,有的是笔画错误),学生必须对生字进行正确识别,如果判断有误,画面左侧代表自己形象的小动物就会遭到“锤击”“电击”等惩罚。再如,在“连连看”这个游戏中,画面左侧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画面右侧是生字对应的读音,需要学生进行正确的连线。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游戏元素融入生字与生词教学,既能增添生字与生词识记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

(二)基于学段特点,安排不同任务

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而在中年级学段,应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由于不同学段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教师需要区别对待。和其他类型的学习任务群相比,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学段特点一方面体现在学习内容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与生词的数量上。因此,在构建学习任务群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以及学段特点出发,灵活安排适宜的学习任务。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文为例,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蒲 、英、耍、欠”等生字,会写“蒲、英、盛、耍”等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对此,在教学中,笔者设置“学习微课,以正确方式书写汉字笔画”和“通过游戏,对汉字笔画进行精准判断”的学习任务。针对“学习微课,以正确方式书写汉字笔画”的任务,笔者通过微课,着重示范“蒲”“拢”“趣”三个字的笔画顺序,因为学生在写这三个字时,容易犯一些书写错误。如写“蒲”字时,很多学生会忘记“甫”字的那一点,而笔画顺序是“横、竖、横折钩、横、横、竖、点”,但部分学生却按照“横、竖、竖、横折钩、横、横、点”的笔画顺序写字。如果学生形成了习惯,就会影响书写的速度,导致写出的字大小不一。微课的正确示范,可以强化学生对生字笔画顺序的认识。针对“通过游戏,对汉字笔画进行精准判断”的任务,笔者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生字的正确笔画顺序,使学习过程变得妙趣横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枯燥感。

由于学生的学段特点不同,教师在进行生字与生词教学时,应有不同的侧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上;针对中年级学生,在激趣的同时,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设置不同的任务,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书写热情。

二、优化任务形式,构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一)紧扣单元主题,创建主题任务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以单元整合替代单篇的教学理念,已成为新的教学趋势。“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重要的一项,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主题创设相关的情境。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围绕特定的主题收录了相关的文本,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群文阅读活动。为优化任务群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围绕特定主题设计多项任务,用整合的方式呈现学习任务,强化学习任务的递进性和逻辑性。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笔者将“走进民间故事”作为群文阅读活动的主题,以主题为核心设计一系列具有递进性的任务。比如,在教学这一主题时,首先,笔者对学生进行提问:“你对民间故事有怎样的感受和印象?能否用一个词来形容?”并对学生补充相关的故事,如《一幅壮锦》《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强化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其次,为学生设计一份涉及民间故事核心元素的表格,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情节、思想主旨等进行对比和梳理,将相关信息填写在表格中。最后,设计创意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发挥想象,重新改写传统民间故事。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将多个任务巧妙融合,加强学习任务的递进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二)考查多项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抓手,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存、紧密相关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综合性语文活动,在构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时,从技能培养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设计合适的任务,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生长。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元日》时,笔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切入点,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群。针对“听”和“说”,要求学生观看《元日》的诗歌朗诵视频,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并对学生布置适宜的朗诵任务。针对“读”,要求学生除了诵读本首诗以外,还要阅读与诗歌相关的其他素材,如有关“春节”习俗的介绍、诗人王安石的人生经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的对照,等等。针对“写”,可以布置“你了解春节吗?请试着描写你印象中的春节”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对此,教师在布置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时,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为核心,为学生布置多种学习任务,从听、说、读、写四个层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合多种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提问给予肯定。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探究任务,如设计阅读、讨论、演讲、写作等多元化任务,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为例,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丰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比如,针对“一次性筷子的危害”的问题,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小组成员共同分析一次性筷子对环境的危害。针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在班级中组织辩论赛(一方支持优先发展经济,另一方支持优先保护环境),让双方据理力争,展开辩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环境保护提出建议,并将其写在环保卡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结合课外时间,构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一)发挥指导作用,传授阅读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重点项目,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整本书阅读”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学重心放在阅读方法的传授上,通过分析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发现学生阅读效率低下的原因,做到“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比如,在组织学生进行《鲁滨逊漂流记》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时,笔者将批注阅读与学习任务群融合,设计如下学习任务:(1)梳理鲁滨逊的几次漂流经历。(2)结合书中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3)围绕问题“这部作品的语言特色是怎样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考原著的语言艺术。(4)给《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荒岛写一篇导游词。在学生完成这四个任务的过程中,笔者传授批注式阅读方法的技巧,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效率。

“整本书阅读”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考验,教师在设计相关的学习任务群时,应着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懂得以高效的方式完成对整本书的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基于学科融合理念,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跨学科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由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是复杂多变的,凭借单一的学科知识很难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跨学科学习理念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崇,它打破了学科间的教学壁垒,侧重于从多个学科视角发现、思考以及探究问题。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科融合理念,为学生设计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分析,同时综合学生在美术、音乐、数学等不同学科的表现,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个小组都有不同特长的学生,进而解决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在教学中,首先,笔者专门设计了具有手工性质的学习任务,如“制作具有元宵节特色的彩灯”“制作端午香包”“剪窗花”等。其次,设计传统节日调查研究任务,要求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传统节日,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在课堂中展示成果。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具有较强信息收集能力的学生应为其他同学提供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优化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效果,就要综合考查学生的整体情况,科学地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一个小组都有不同特长的学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应创新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彰显学习任务群的教育优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娄照君.任务驱动  构建路径  落实要素: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6):47-50.

[2]张晓洁.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试题与研究,2023,(17):164-166.

[3]蒋冀.学习任务群辐射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分析[J].天津教育,2023, (15):51-53.

[4]李清江.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关于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4):112-114.

[5]董小红.小学语文“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3,(7):62-6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