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

作者: 钱梦丹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贯穿小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以主题探究为引领,以文本语篇为依托,在深入解读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突破教材文本的壁垒,选择融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绘本,弥补教材在文字丰富程度、趣味性、主题探究深度等方面的局限,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积极正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领学生在绘本阅读过程中开阔文化视野,涵养人文品格。

关键词:主题意义 小学英语 绘本融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作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资源,然而,仅用教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突破教材文本的壁垒,合理开发、利用教材以外的英语绘本资源。英语绘本内容丰富、插图形象、寓意深刻,可以有效弥补教材在语言输入、主题探究及价值观探讨方面的缺陷,是英语教材的有力补充,能配合教材共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准把握教材与绘本在情境创设、文体结构、问题架构、知识拓展、主题探究等方面的共通点,以教材文本阅读为主,以绘本融合阅读为辅,通过精心设计丰富多元、层次渐进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感受英语绘本的魅力,促使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探寻主题意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有效融合英语绘本Loudmouth George Earns His Allowance,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

一、挖掘绘本资源,定位主题意义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以“家务劳动”为主要话题,其中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为复习板块,通常用来进行单元核心语言知识的综合复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板块情境单一,内容较为单薄,很难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的知识迁移和创新。因此,教师可以在该复习板块中融入英语绘本,充分为学生活用核心语言知识提供生动、鲜活的主题情境,引领学生在深层次的阅读体验中真正将习得的语言知识内化于心,深入理解单元主题意义。

(一)深挖教材,探寻单元主题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主题为“家务劳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Story time、Cartoon time等板块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如何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家庭成员承担的家务,也对家务劳动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一起分担家务。为了使得本节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连贯,教师应深入挖掘该单元中的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板块的内容,挖掘板块中的语言生长点,以主题“Making a chore list”为核心,巧妙地把Checkout time板块中的听写部分置于“Making a chore list”的语言情境之中,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壁垒,让教材内容与英语绘本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实现从“To be a family helper”到“How to be a family helper”的积极转化,为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创造机会。

(二)融合绘本,深化主题内涵

教师在选择英语绘本时,应基于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选择比教材语言难度略高、可适当拓展延伸的绘本,促使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更深层地挖掘单元主题意义。

例如,英语绘本Loudmouth George Earns His Allowance讲述了大嘴巴乔治每天都要完成家务清单上的劳动,有一天他特别想看电影,可是从周一到周四他都没有完成家务活,于是大嘴巴乔治想了一个办法,他让弟弟妹妹们帮忙做家务,可是弟弟妹妹们搞得一团糟,他不得不收拾烂摊子。最后,大嘴巴乔治累得没有力气看电影,弟弟妹妹们代替他去看了电影。绘本内容和教材中的主题一致,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能够在规划家务清单的过程中学会合理平衡劳动时间和娱乐时间,享受劳动之余的闲暇。绘本内容涉及现在进行时,还拓展了“My chore is...”“He was too busy... to...”等句型,充分符合“贴合教材内容”的原则。教材内容围绕“学会分担家务劳动”展开,绘本则聚焦“要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劳动和娱乐时间,先劳动后娱乐,先苦后甜”的道理,教材和绘本的主题相互交融,适合开展融合教学。

二、融合绘本情境,引入主题探究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寻找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串联课内教材与课外绘本,把看似松散的文本材料有效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内化阅读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情境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高度契合的语言情境、轻松愉悦的语言互动,能使得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深入理解主题意义。在本节阅读课中,教师在上课伊始,可以导入朗朗上口的chant:“What, what, what am I doing?”“Drawing, drawing, you are drawing.”“What, what, what am I doing?”“Singing, singing, you are singing.”接下来,教师可以在积极的师生互动中引出“I am making a chore list”的大概念,让学生在幻灯片中直观生动地展示自己的家务清单,用语言介绍自己的家务清单:“My chore is washing the dishes...”从而引导学生了解“Chore list”的含义,为学生阅读绘本和理解主题意义做好铺垫。

(二)互动交流,展开语言表达

在主教材与绘本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情境教学,能充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唤醒学生已有的语言储备。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设计“Introduce your chore list”的“Free Talk”活动,引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实践、积极运用单元核心语言知识、有效结合真实生活,主动描述自己的家庭劳动:“It is... My chore is... It is great fun! Helping parents can make me feel excited.”与此同时,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评价、给予反馈,不断丰富课堂语言。

(三)结合教材,内化语言知识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串联Checkout time板块中“Look and write”部分,通过“It is Saturday evening. Children have so many different chores to do.”的情境,实现教学上的自然过渡,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教材中不同小朋友的家务清单,交流图片中的关键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出“His chore is...”的句型,帮助学生在回顾、内化教材语言时,挖掘教材与绘本的语言生长点,引领学生尝试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Saturday evening?”鼓励学生积极概括出“happy”“busy”“tired”“meaningful”等关键词,激发学生阅读探究和语言表达的欲望。然后,教师再自然而然地过渡到Mike周六晚上的活动,在听写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出示“A chore list about Mike’s family”,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先完成“Chore list”的表格填写,进行个性化、具有创造性的语言描述,充分在教材与绘本之间搭建桥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的主题意义探究做好铺垫。

(四)巧用图片,引入主题探究

教师在主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中,应善于挖掘教材内容,自然而然地引入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探究主题意义的欲望。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信息技术,截取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教材中Mike正在读书的画面,向学生提问:“Look, what is Mike doing now?”接着引出绘本故事Loudmouth George Earns His Allowance,询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from the cover?”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解读绘本封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三、深入推进解读,探究主题意义

(一)解读插图,理解文本内容

小学英语绘本具有生动、简洁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引领学生结合图文,充分发挥绘本阅读的价值,更好地利用绘本资源。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不足,在阅读中他们难免会遇到一些生词和句子,此时,教师应避免逐词逐句地讲解,而应巧妙引导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中,掌握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设计图片环游和视听结合的阅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有效迁移中,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提高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和总结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解读插图和积极预测的能力。

(二)导图引领,自主对比建构

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的思维具象化,教师要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绘本故事内容,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取关键信息,鼓励学生在分析、对比中获取故事的关键内容。在本节融合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Does George do all the chores?”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阅读,在精读中完成George周一到周四的计划单,并对比两个截然不同的表格,操练句型“He was too busy... to...”。接着,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的情节,追问学生:“George doen’t do any chores.  On Friday,  what does he want to do?”引领学生在精读中找出答案,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价值渗透,开阔文化视野

在小学英语绘本融合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文化差异,从而更为理性、客观地看待世界。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What does George need for the movie?”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绘本中“allowance”的含义,接下来,教师再提问:“How does Geroge earn his allowance?”并播放西方国家的儿童通过做家务获得零花钱的视频,引领学生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同时促使学生认识到帮助父母分担家务的重要性。

(四)问题驱动,梳理故事脉络

思维品质反映了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和创造等方面的层次和水平。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借助高效的问题,引领学生提炼故事的关键情节,习得阅读方法和技能。在本节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绘本故事的情节,教师可以进行追问:“What chores are the little brothers doing?”“Can the little brothers finish all the chores?”“Then who does the chores?”“Does George go to see the movies? Why?”从而引领学生在精读中理解故事,深刻地体会George的心情。问题驱动能帮助学生在绘本阅读中总结故事的关键内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联系真实生活,升华主题意义

(一)辩证分析,自然升华主题

在学生了解完George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George的行为,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得出:George应该每天做一点家务,同时应该先做完家务再考虑娱乐活动。随后,教师可以适时地做出正向的引导,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务进行分类,得出“First hard work, then happy life.”“Better me, better life.”的主题,实现主题意义的延伸和升华。

(二)融合生活,规划家务清单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融合教材内容与绘本内容,以主题为引领,将主题阅读贯穿课堂的始终。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本节课的作业评价环节,布置“Make a chore list”的作业,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主题意义,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学会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并正确规划劳动时间和娱乐时间。

总之,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元、层次渐进的教学手段,以主题为价值引领,将主题意义贯穿阅读始终,使得阅读“有内容”“有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慧.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绘本解读策略[J].教育视界,2021,(27):5-8.

[2]肖雪芳.小学英语主题式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应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1,44(12):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