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幼儿为中心,做好幼小衔接

作者: 杨丽燕

摘   要: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阶段衔接的适应教育,做好幼小衔接是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学的幼小衔接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的实践中,幼儿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小衔接的有效性。本文分析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现状和具体的策略,旨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后,能迅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关键词:幼儿教育 幼小衔接 以人为本

幼小衔接是指衔接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适应教育,能推进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有效衔接,能让幼儿在入学准备、适应的教育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涯,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在幼小衔接的教育中,教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幼儿为中心,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成长现状,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个体差异,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促使幼儿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一)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在学习知识时,通常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化课程、一日生活与活动中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而小学教育以静态的知识学习和正规的课业教育为主,很多幼儿在刚进入小学阶段时,难以适应难度较大的知识与规范化的教学流程,容易出现负面情绪。科学的幼小衔接,能帮助幼儿适应不同的教育方式,在身体、心理层面上形成一定的适应能力,从而更好地过渡到小学阶段的学习与生活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厌学、孤僻、自卑、沟通不畅等问题。科学的幼小衔接,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平稳地过渡到小学阶段中,树立学习信心,用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行为习惯接轨小学生涯。这种幼小衔接方式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以幼儿为中心,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

(一)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教学方式,而在进入小学之后,学生需要在规范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中学习知识,学习难度、学习压力迅速增加。与幼儿教育阶段的游戏化教学模式相比,这种规范化、模式化的学科教学模式会给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导致学生出现不良的学习情绪,影响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科学的幼小衔接能提高幼儿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性,因此,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着手,根据幼儿的发展变化,创新教育方式,打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幼儿主动适应小学生活,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通常以“自我”为中心,而在小学以“自我”为中心会使幼儿难以融入集体,因此,在幼小衔接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用理性和规则的意识融入集体,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首先,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行为特点与认知特点,加强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强化幼儿的集体观念,向幼儿渗透同伴意识、集体思想。其次,要结合幼儿的动态变化,观察幼儿在适应环境时的行为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最后,要结合幼儿可能出现的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提前状态教育,促使幼儿突破学习障碍、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与探究习惯。

(二)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幼小衔接质量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幼小衔接的教育方向与规划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幼小衔接的实践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探究科学的幼小衔接策略和方法,践行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关注幼儿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内心的感受和已有的经验,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在实践中,教师要从幼儿视角出发,为幼儿搭建自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鼓励幼儿进行思考、讨论,分享内心的疑问、想法,给予幼儿表达和倾听的机会,提高幼小衔接的质量。其次,要认识到幼儿成长角色的转变,让幼儿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主探究知识,增强幼儿的自主探究意识,从而自然而然地向小学教育过渡。最后,幼小衔接不应局限于幼儿园教育之中,还要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之中。要引导幼儿家长以轻松、愉悦的心情陪伴幼儿,鼓励幼儿,用科学的方法协助幼儿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产生对小学生活的期待,从而顺利地过渡到小学教育之中。

(三)家园共育,让幼儿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关键主体,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小衔接中,首先,教师要重视家长的价值,加强家园共育,促使家长成为幼小衔接的参与者、支持者与协助者,对幼小衔接树立正确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其次,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与方法,促使家长积极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的主体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尊重幼儿,从幼儿的视角出发,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幼儿实现有效发展。最后,在幼小衔接中,教师要以亲子活动为载体,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的学习与游戏活动,让家长有更多机会陪伴、了解幼儿,倾听幼儿的心声,提高亲子陪伴质量。在有效的家园共育中,幼儿能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为长远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衔接小学知识,为学习做好铺垫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教师应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体现出知识的衔接性,让课堂成为幼小衔接的载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了解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规划的不同特点,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尝试将一年级的部分内容以趣味化的形式融入幼儿教育,打破小学教育与幼儿教育的界限,让幼儿摆脱固有的学习模式,适应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其次,可以在作息安排、班级环境、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小学生活进行衔接,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材料、丰富的素材支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促使幼儿以积极的心理状态适应小学生活,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最后,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给予幼儿个性化的指导,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协助幼儿顺利、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阶段。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性的教育过程,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主体作用,结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与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有效的幼小衔接能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崔佳佳.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几点思考[J].山西教育(幼教),2024,(3):68-69.

[2]董文华.立足儿童发展 推进科学衔接:对幼小衔接工作的思考与实践[J].早期教育,2023,(48):18-19.

[3]曾淑娥.科学推进幼小双向衔接的区域性探索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2022,(25):6-8.

[4]陈志其,李中英.幼小衔接过程中“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探析:基于“科学做好入学准备”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9,(12):8-11.(作者单位:江西省鹰潭市第三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