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创生”实践

作者: 袁莉

摘   要: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建构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场域,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催生”学生积极的综合实践活动创造;要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功能与价值,让学生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 “创生”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课程,而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的活动,它不同于学科活动,不追求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重在引导学生的感知、操作、思考等。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建构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场域,开发适合的资源与素材,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究,享受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一、开发具有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建构相关的活动场域,给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学习活动,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就能有效开展的,只有给学生提供特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场域才能有效地开展。因此,教师可以与相关的活动基地签订综合实践活动契约,带领学生深入基地,展开基地活动,设计研发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在开展“嗨,看我大中华”这个主题活动时,为了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笔者一方面充分地利用隐性教育课程,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另一方面从显性教育课程入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1)“红色之旅”。引导学生重走革命道路,回顾革命年代的岁月,了解革命故事,瞻仰革命圣地、参观战斗遗址等。(2)“阳光之路”。引导学生参观、了解地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3)“家乡史志”。引导学生参观家乡的网红打卡地、传统景点等。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弘扬红色文化和时代精神;而一座座场馆、一个个故事,能让学生沉浸其中,感受、体验家乡的历史人文、革命传统、自然生态、社会生活等。

二、开发探究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融合“知、情、意、行”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让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比如,在开展“重走长征路”的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的活动:一是模拟“过草地”活动;二是模拟“闯雷区”活动;三是模拟“翻越雪山”活动;四是模拟“抢运战备物资”活动;五是模拟“四渡赤水”活动;六是模拟“红军胜利会师”活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实践之中。为了让活动取得预设的效果,笔者引导学生建构基地外的活动场域。以长征中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为例,基地上正好有一个钢架,其中有两条钢管比较长。笔者让学生将这个钢架视作“泸定桥”,引导学生在上面铺小木板,通过引导学生的探究与想象,让学生体会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在活动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红军长征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朗诵红军长征的组诗,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对红军长征精神进行讴歌。综合实践活动既能深化学生对长征以及长征精神的认识,又能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长征所代表的英雄主义精神。

三、开发合作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合作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培育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学生对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的应用。

比如,在开展“农家烹饪菜肴”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择菜、配菜、生火、炒菜等基本生活技能,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分小组合作,选择烹饪的菜肴,如有的小组选择“烧肉”,有的小组选择“清蒸鱼”,有的小组选择“烧鱼”,有的小组选择“爆炒青菜”,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合作,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如在烧鱼的时候,有的学生负责杀鱼、洗鱼,有的学生负责烧火,有的学生负责调配料,有的学生负责烧制)。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经验交流,让学生分享实践经验。通过合作,学生不仅品尝到了美味,还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体验到做一道菜的不容易。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既培育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培育了学生的生活能力,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生存技能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适度介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尤其是从安全的视角掌握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比如,在开展“农家烹饪菜肴”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如用刀的安全,切菜、剁肉、杀鱼时不要伤着自己,更不能伤到他人);在做完相关的菜之后,引导学生将相关的器具妥善放置好;在烧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用油的安全;在烹饪结束后,引导学生及时熄灭灶膛内的火星,等等。

四、开发“创生”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开展“创生”型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用问题推动学生的创新与创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持续实践;要让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问题成为驱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引擎,“催生”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在“法在身边——走好青春第一步”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以“模拟法庭”为活动场域,选择了青少年群体容易发生的“聚众斗殴”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开庭审理,通过“公诉人”当庭询问“犯罪嫌疑人”、法庭辩论、审判宣判、法庭教育等环节,将“聚众斗殴罪”的犯罪构成、案发特点、社会危害等进行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维权意识,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活动更具有警示教育作用,根据课程要求,笔者配置了电脑、电视、话筒等多媒体设施。同时,邀请地方法官进行专业指导,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模拟法庭”现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互相提出问题,并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做出应答,发散了学生的法治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了学生应用法律保护自我的能力,培育了学生的法治素养。现场的模拟庭审,让学生认识到了青少年犯罪的危害性,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在开展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应为学生的活动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激发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创造力;应让学生获得开放的实践体验,不仅注重学生的个体实践,还注重学生的集体合作;应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引导学生对有价值、有意义的课题活动展开深入、持久的研究,从而不断拓展、延伸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

参考文献:

[1]俞国良,李建良,王勍.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18,39(3):110-117.

[2]邹文韬.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价值和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3,(34):47-49.

[3]向丽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3,(6):94-96.

[4]童章东.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3,(5):68-70.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崇实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