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 黄学碧摘 要: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层级多、年级跨度大、管理半径长,各个层级之间容易形成互相推诿的局面,导致学校决策难以落地,管理效能没有被完全释放。“扁平化”管理模式以成立年级组、学科组等管理单位为主要手段,打造“低内耗、高效能、有担当、善合作”的“合作型”学校,能唤醒全校教师的内驱力,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保障,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 “扁平化”管理模式 “合作型”校园文化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是层级管理,即由校长室做出决策,并下达至学校职能部门,各部门根据决策布置工作到年级组或学科组,最后由教师及班组落实工作任务。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基层管理薄弱,执行力不足,凝聚力不强,各个层级之间相互推诿,导致学校决策难以落实,年级组和学科组等管理单位主动作为意愿不强,其管理效能没有被完全释放。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层级多、年级跨度大、管理半径长,问题更加凸显。学校构建新型管理机制,使决策要求直接、迅速下达基层势在必行。
一、“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内涵
“扁平化”管理模式以“校长室→年级组→教师”的线性垂直管理为“线”,通过成立备课组、班组团队,落实常规工作,让各部门的职能从上传下达变为服务监督,能为学校有效、高效、全效落实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学校还要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专门负责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工作,建设“合作型”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低内耗、高效能、有担当、善合作”的“合作型”学校,唤醒全校教师的内驱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扁平化”管理模式通过减少管理层级、压缩职能部门和机构,减少了决策层和操作层之间的中间管理层级,以便决策能快速延至管理最前线,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工作效率,达到提升管理效率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教研、秩序管理工作以年级组为单位,在校长室的垂直管理下进行线性自主管理。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教学、管理、服务的综合素养,还能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和学生成长质量。“扁平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中间流程,方便了信息传递,明确了责任主体,增强了凝聚力,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
二、“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尝试探索阶段,提高管理效率
在学校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初期,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各管理层级的主要职能,将各职能部门作为督导和服务机构,以年级组为学校工作的落实单元,加大校长室对各部门和年级组的垂直管理力度,从而达到缩短管理半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第一,为了深入推进“扁平化”管理模式,学校可以组织管理干部、教师代表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与研究。这不仅是“扁平化”管理模式被大家逐步认识和接受的过程,还是思维碰撞、博采众家之长的实践探索。同时,学校应加强年级组建设,让年级组长参与学校管理工作决策讨论,增强年级组长作为推动学校发展中坚力量的责任意识,以及作为年级组第一责任人的角色意识。
第二,年级组长是“扁平化”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一环,关系到整个“扁平化”管理模式的推行广度。因此,培养“有担当、有合作、有执行力、有创新力”的年级组长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采取“老带新、重历练、重培养”的策略,从学校行政干部中抽调副校长及中层干部兼任年级组长,同时将有潜力的教师作为副组长及组长后备人选加以培养。这样既为“扁平化”管理模式的运行和推广注入了活力,也为各项工作的延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三,为了高效落实“五育”并举,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构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德育体系,学校可以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选拔各学科专委一名,统筹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完善课程体系。同时聘请省市专家担任委员会顾问,组织教师定期参与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二)形成模式阶段,完善管理体系
年级组建设、学生成长中心、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的建设,为“扁平化”管理模式在校园内实施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支撑点。在此基础上,学校还要强化上层建筑,建立和完善与“扁平化”管理模式相配套的管理制度与体系,保障“扁平化”管理模式的高效运行。
评价是指挥棒、风向标,评价体系的制定是管理机制的引领方向。首先,学校应推行“团队评价”机制,完善年级组、学科组、部门、班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团队评价机制。在初步梳理各部门和年级组工作职责的前提下,以部门督导和年级组创新落实工作为评价导向。其次,对教师个人考核评价机制进行修订,逐步将教师个人年度评优评先、师德考核与团队考核结合在一起,把团队考核折合比例纳入个人考核。同时,为促进年级组、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高效落实学校决策,把推荐权直接下放至年级组,由年级组对教师个人成绩、常规工作进行综合考评。最后,在基本形成“扁平化”管理模式体系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成长需求,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活动。
(三)探索完善阶段,建设“合作型”校园文化
文化是管理能力和管理机制的升华,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它与管理机制的运行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在“扁平化”管理模式相对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建设“合作型”校园文化,将“扁平化”从制度管理提炼为文化育人,实现以文化人,加速学校品牌化建设的步伐。建设“合作型”校园文化,能有效解决学校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个管理层相互推诿的问题,形成有效的团队合作。
在“扁平化”管理机制和“合作型”文化的高度融合下,学校应着重建设三支队伍。一是教师队伍,打造师师合作成长共同体、目标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教师队伍;二是家长队伍,以家长进课堂、家长沙龙、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管理的深度、广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三是学生队伍,以课程体系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生生合作共同体,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增加团队合作形式,以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校际资源共享。同时,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与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科技馆等主体合作,拓展学生的实践基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扁平化”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线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了一套“块状”管理模式,能帮助学校以问题为导向,打造“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在新时期背景下,学校应着力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的内生式发展之路,培养有高度责任感、有合作能力、有奉献精神、有创新理念、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石立岩.临沂师范学院以扁平化管理为核心的体制创新案例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3-17.
[2]曹静.论学校行政扁平化管理:以小学行政服务中心管理为例[J].现代教育,2021,(8):18-21.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实验学校)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普通类重点课题“‘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九年一贯制学校‘合作型’校园文化构建机制的研究”(项目编号:22PTZD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