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作者: 匡助岳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助力学生对抽象物理知识的学习,同时可以开阔学生的物理视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这就对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善于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专业水平,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巨大进步,同时给学科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创新的途径。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活动整合的角度进行一些探索,提高教学效率。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方面,还存在不少困惑,缺少相应的物理学思维。笔者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引入信息技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要从信息技术入手,让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势

(一)丰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物理教学僵化、刻板的形式,融入更多创新元素,发挥信息技术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有效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声光的运用,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打造出更加富有立体性的物理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关于电和磁场的相关知识时,由于这些内容比较深奥,抽象性较强,为了降低学生在理解方面的难度,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些动画视频,将微观的电磁现象用动画的直观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这样的方式,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富有吸引力,学生也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增加师生沟通的方式和渠道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好的教学成果的关键。其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十分重要。沟通是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手段,师生之间高质量的沟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说非常重要。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往往比较匮乏,课堂大部分由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组成。而在课后,学生要花费很多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提问。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也便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交流,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建立班级微信群,当发现问题时,学生就可以在群里向教师和同学请教。

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物理情境教学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时,经常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随着网络的普及,线上有非常丰富的物理学科教学资源,包括一些高难度的实验,以及关于物理学习的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物理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打造更加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极大地缩小物理课堂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熟悉和亲切的感觉。

以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教学为例。电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电磁感应是高中物理电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在本单元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借助多媒体手段,提前收集好一些与电磁感应有关的视频片段,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这些视频。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被这些视频吸引,从而对电磁感应的现象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截取科幻电影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从电磁感应的角度解释电影中的现象。为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够发生,若发生的话,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增加物理教学素材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重难点,围绕教材进行知识拓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梳理,通过制作微课的方式,将重难点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便于学生在线上进行学习,扎实掌握这些内容。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并做到灵活运用,促使学生在面对有挑战性的题目时,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制作一些教学辅助视频,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超重与失重”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素材的创作,让原创素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产生更加丰富的联想,在生活中主动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自己看到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近年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活动越来越强调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将“知识”向“能力”进行有效转化,这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引导,给学生做出示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物理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给学生带去更多积极的影响,让学生深刻领会物理知识的本质,运用物理知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四、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能够拥有更多的创新途径。

高中物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运用创新思维,灵活地与学生进行密切交流,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

例如,很多物理问题也可以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考查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借助实验室或网络平台,对一些高难度的问题进行探索,尝试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创意,从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马萍.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整合设计探究[J].考试周刊,2021,(21):117-118.

[2]刘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2,(9):19-21.

[3]费日庆.核心素养背景下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3,(33):182-184.

[4]罗世洪.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有效性策略[J].高考,2022,(15):117-119.

(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安县万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