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游戏,让语文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 蔡卫枢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策略涌入小学语文课堂。在此过程中,游戏化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学习内容、目标、重难点,实现个性化发展。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内容与环节的设计,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从定义来看,游戏化教学就是一种以游戏为载体,借助游戏内容进行教学的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如何借助游戏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内容,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要想开展游戏化教学,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学情,设计合理的游戏内容与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设计游戏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游戏的有效性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主体,并输出大量的专业知识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获取信息与直接经验的主要方式就是游戏与实践,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赋予游戏以教育意义,提高游戏化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游戏内容:一是学生的自然兴趣点;二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为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要认识松鼠、国旗、凤尾竹、大青树、铜钟等词语,又要了解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考虑到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设计一个“你画我猜”的游戏。根据游戏规则,首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4个小组,接下来,每一个小组各选出一名学生,还原课文插图中涉及的少数民族的特征,其他学生进行猜测。从具体的教学效果来看,这种小游戏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少数民族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刚才的游戏中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你最喜欢哪一个民族?该民族有哪些特点?”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游戏内容,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与经验,进行观点的分享,从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游戏化教学,并寻找游戏活动插入的时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融入生活元素,优化游戏活动设计
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承载着丰富的人文要素,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日常的游戏活动设计中,教师要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融入丰富的生活元素,优化游戏活动设计。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凭借生动、有趣且颇具教育意义的游戏活动,学生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并从中总结相应的知识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听一听,猜声音”,为学生播放各种各样的音频,让学生猜一猜发出声音的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提问:“秋天有哪些声音?”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享秋天的诸多声音,比如,有的学生提出,秋天有蟋蟀的鸣叫声。随后,教师可以以“开火车”的形式继续选择一名学生参与问答。通过高效的“生生”互动,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学生产生学习与阅读的兴趣后,教师可以引入本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总结:“作者是如何写秋天的?文章中出现了哪些‘秋天的声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教育与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和生活习惯,设计生活化的游戏内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元游戏
(一)结合字词学习,策划多元游戏
字词学习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单向性地向学生传输大量的知识点,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缺乏抽象思维。因此,当抽象化、文字化的知识点涌入学生的视野时,他们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效率很低。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通过“字词学习+游戏”这一教学策略,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字词学习的魅力,还能在循序渐进的小游戏中筑牢字词基础,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为例。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魅力,教师可以策划一个“汉字开花”的游戏,在黑板上写下“日”“卜”等字,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或去掉一笔,使其形成一个新的字。考虑到游戏的竞技性,可以将所有学生按照座次有序划分为4个学习小组,在2分钟的时间里,每一小组的成员通过抢答的方式依次参与游戏,统计各组成员的成果。从实际的效果来看,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字词,因此,他们不仅能列举出“旦、甲、旧”等常见字,还能列举出一些生僻字,这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这种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结合口语表达训练,策划多元游戏
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容易将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简化为课堂上的问答互动。然而,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很多学生会在密集的课堂提问中产生畏难情绪。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策划丰富的小游戏,优化口语表达训练,依托游戏化的教学活动,营造出一种自由且宽松的讨论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分享、主动交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是讲解员”的游戏。根据游戏规则,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三个学生,并确认“谁是讲解员”“谁是游客”。接下来,扮演讲解员的学生要结合随机出现的PPT图片进行讲解。比如,其中一个学生抽到了故宫这一景点,该学生从建筑结构、特点、风格等多个角度进行介绍。基于循序渐进的讲解与介绍,另外两名扮演游客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通过彼此的沟通与补充,无论是讲解员还是游客都能知晓具体的讲解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口语表达训练强调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内容时,不仅要融入丰富的生活要素,还要秉承开放性的原则,赋予游戏社会性和教育意义。
(三)结合写作训练,策划多元游戏
在以往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紧扣写作技巧,设计完整的写作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还容易在大量的训练中产生倦怠感。为了提升写作训练的效率,教师可以引入游戏化教学,并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针对一些抽象性较强的写作主题,教师可以插入小游戏,引导学生理解、应用具体的知识点;另一方面,针对综合性较强的写作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小游戏将其分割为多个部分,寻找合适的教学契机,让学生充分理解写作主题,并尝试自主写作。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让真情自然流露”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围绕“精描细绘见真情”“万事求实显真情”“直抒胸臆见真情”“巧妙安排结构”“第一人称描写叙述”等维度设计小游戏。其中,在讲授“巧妙安排结构”时,可以借助“故事情节大接力”,引导学生明晰“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根据游戏要求,学生需要用“故事接龙”的方法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比如,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接下来,学生就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尽可能地在5句话内完成故事的叙述。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学生既能了解“何为先抑后扬”,又能了解“先抑后扬”的具体用法。在日常的游戏设计中,教师不仅要明确写作教学的重难点,还要预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元的、循序渐进的小游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写作要点,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合教学要求,优化游戏评价
(一)重构评价理念,优化游戏评价体系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习惯性地将自己视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并根据学生的探索成果展开结果式、等级式的评价。然而,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游戏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要明确“学生能学习到哪些知识”,还要结合学生的探索过程、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从“学生应该学到什么”“学生学习到了什么”等多个方面,开展过程式、评语式的评价,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为例,在预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长征的总路线是什么?诗中出现了长征的哪一段路线?”的相关资料,促使学生感受红色精神。接下来,可以提出问题:“在长征的途中发生过哪些令人动容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长征时期的故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讲故事”的游戏,根据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需要选出一个代表,在课堂上分享与长征有关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再次回顾长征的相关故事,加深对长征的感受,还能深入感受长征精神,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引入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提高评价的综合性,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设计奖励等级,完善游戏设计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个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逐渐增强。为了将学生的好胜心转化为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优化奖励等级,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比如,在知识问答中,教师可以按照青铜、白银、黄金、铂金、钻石等维度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而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难度的问题进行挑战,也可以结合试题的内容,判断自己的学习情况。此外,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给予每个学生不同的奖励,通过差异化的点评、引导方式,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综合能力。游戏化教学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扣学生的自然兴趣点,优化、创新游戏的评价内容与方式,通过差异化的奖励、点评方式,让学生不仅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还能在游戏中增加知识积累,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并丰富游戏内容、厘清游戏顺序、预估游戏效果。一般来说,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重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疑惑点,设置小游戏,营造自由且宽松的游戏氛围,促使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文诗.游戏化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3,(14):123-125.
[2]曾梦佳.游戏丰富课堂,赋能学生发展:小学入学适应期语文游戏化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4,(11):92-93,96.
[3]李继东.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七彩语文,2024,(8):14-16.
[4]刘静,李晶,刘昌海.小学高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实证研究:以六年级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36(3):85-9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