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活动化教学,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作者: 沈清春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材中的知识点,成为教师研究的主要问题。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引入活动化教学,通过生动、形象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通过大量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英语活动,促使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学会灵活应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引入游戏,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有实践和游戏两种方式。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设计小游戏,并将游戏融入课前、课中、课后的多个教学环节。其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单词接龙”“报数”等小游戏,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化的小游戏,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努力实现知识点的应用和迁移。在课后,教师可以设计竞赛类的游戏,使学生的学习有始有终。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 Colours的教学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播放Colour Song,并询问学生歌曲里面提到了哪些颜色。结合问题,学生一边跟唱,一边用笔记录下歌词中出现的有关颜色的单词。因为学生没有完整地学完与颜色有关的单词,所以他们的总结大多是不完整的。结合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并明确具体的单词、句型、语法知识。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围绕关于颜色的单词设计一个小游戏,让学生背对着黑板,猜测物品的颜色。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蛋糕的图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蛋糕的颜色。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学生能逐渐掌握与本节课有关的词语。
游戏化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听课状态,并适时地插入小游戏。小游戏的设计、应用是讲究时机与技巧的,因此教师要时刻把控好课堂节奏,提升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调动专业素养,创设学习情境
从教材内容来看,小学英语课本中的文章大多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入合适的情境,将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小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还不强,且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从学科特点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要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设计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融入丰富的视听资源。小学生擅长使用具象思维,倾向于直观的知识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大量的视听资源,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为例,在讲解具体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应的电子卡片。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不用直接展示词汇的释义、读音及例句,而应先展示词汇和一张与词汇释义相关的图片。根据图片内容,学生会积极分析词汇的大致含义。结合学生的猜测,教师再展示词汇的释义、读音,并进行详细讲解。当学生学完本节课的所有重点词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图片内容,分析图片中的重点词汇。例如,本单元的教学情境为农场,因此教师可以展示一张与农场有关的图片。接下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彼此的观点。考虑到小组讨论的效率,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好小组成员,并及时跟进每一个小组的讨论情况。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词汇的拼读方式,他们可以在后续的复习中巩固已有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习惯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规划小组成员时,要尽可能确保每一个小组的实力都是相对平均的。
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它还是一门语言。针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点,教师要优化教学理念,运用生动、有趣的词汇卡片、教学视频等,让学生在感受英语学习乐趣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英语综合素养。
二、结合教学模块,优化活动设计
(一)优化阅读教学
从小学课程内容来看,小学英语学习的难度不大。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个体训练”与活动设计结合起来。“个体训练”是一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训练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学习中的困难,产生认知冲突。接下来,学生就需要带着问题展开自主学习。通过大量的学习,学生可以灵活、熟练地应用具体的词汇、句型、语法。结合上述教学理念,教师就能够优化阅读教学活动,并将探索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为例,在讲解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并未直接讲解其中的词汇、句型、语法,而是要求学生厘清文章的情节,总结人物形象:“Who are the people involved in the article?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passage?”接下来,学生借助词汇表厘清文章大意,画出生词、重点句型。基于对文章内容的初步了解,学生尝试着总结、分析文中的两个人物。随后,学生一边总结对话内容,一边分析:如何介绍一个人物?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笔者还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了几张空白的人物卡片。结合具体的提示,学生可以提炼文中的重难点,并将其转化为写作要点。
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并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资源。凭借充足的自主探索,学生既感受到英语阅读的乐趣,又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优化写作教学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英语教师容易将写作教学固化,并简单地认为写作教学就是词汇、句型、语法的输出。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英语教学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入“集体训练”,发散学生的思维。“集体训练”是相对于“个体训练”而言的,在日常的活动设计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活动,并优化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围绕活动内容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又可以基于活动要求,记录具体的活动步骤。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加深对专业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增强小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责任意识。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Project 1 My school life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可以紧扣教材内容,设计写作任务:介绍自己的小学生活。然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实践能力还不强。因此,他们在面对抽象且难度较大的写作任务时,难免会存在畏难情绪。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情,并将写作任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If you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make suggestions to the president to improve our campus, what would you make?”结合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校园生活,总结校园现状,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并以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区别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展示具体的评价标准,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开互评。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还不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跟进每一组的讨论情况,并针对他们的疑惑之处进行解答。
在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既要丰富活动内容,又要优化活动形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写作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贴合新课程标准,拓展活动内容
(一)围绕跨学科融合,加强师生互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教师意识到跨学科融合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英语与多个学科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具有多个学科的视角,还能基于相应的知识点,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目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中,很多教师经常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例如,小学生的性格具有活泼、开朗的特点,因此丰富、有趣的美术活动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英语本身就是一门语言,教师将美术活动与英语教学相融合,可以赋予英语学习更多的趣味性。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在预学阶段,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任务,即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完整的故事,并为其匹配相应的插图。为了让自己的插图能够贴合故事内容,各学习小组认真梳理完整的故事,并厘清重要的故事情节。随后,学生根据个人的绘画能力,合理分配彼此的任务,将绘画任务分为“描边”“填色”“补充对话”等多个步骤。考虑到最终的作品呈现效果,笔者要求各小组学生用照片记录下多幅连贯的插画。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组画得比较好的插画,并让小组成员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求知欲的驱使下提升了学习效率。
在“新课标”理念的影响下,传统的师生互动模式被打破。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增加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融入社会发展趋势,提升互动效率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要想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掌握教材内的知识点,还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养成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发展趋势的好习惯。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围绕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留意上学路上的风景,回忆近几年的景物变化。每一个学生的上学路线不同,因此笔者没有做出详细的规定。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分享自己看到的沿途风景和街道的变化。例如,有的学生意识到,商业街变得更繁华了;也有的学生发现,公交线路变多了。通过真实的案例,学生逐步将生活与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基于学生分享的内容,笔者展示了一张完整的城市地图。在地图中,学生既能观察到城市的发展,又能体会到城市发展带给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活动的作用,笔者还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写作任务。根据任务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以作文的形式书写城市的变化。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秉承民主教育理念,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同等的地位上,争取回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诉求,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自己是被尊重、爱护的。
在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活动化教学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既能感受到英语学习的魅力,又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享自身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活动的设计、贯彻和复盘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因此教师不仅要意识到活动化教学的重要性,还要深挖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活动,优化教学方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钱丹凤.情境“真”,活动“实”,任务“动”:例说小学英语教学之策[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2(8):68-72.
[2]李军军.活动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山西教育(教学),2022(4):33-34.
[3]范海霞.巧设主题活动,提升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探究[J].智力,2021(8):139-140.
[4]宗苏舒.提核心素养,促教学改革: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策略[J].校园英语,2022(44):184-186.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大高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