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混龄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静

摘   要:幼儿户外自主混龄游戏是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基本活动,能全方位、多维度地促进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实现幼儿园游戏时间与游戏器械使用的最大化,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共同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幼儿园 户外混龄游戏 自主性

游戏既是幼儿的基础活动方式,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关键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充分挖掘户外环境的价值功能,积极打造自主游戏的场地,鼓励幼儿在自主、自由的游戏环境中,回归生活本真,引领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中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习得生活技能。本文结合幼儿园开展的户外自主游戏实践案例,阐述了开展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策略。

一、合理开发游戏空间

混龄游戏是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游戏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自主地参与游戏,充分利用混龄互动提升幼儿的社交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特点,合理规划户外场地,积极调动资源,深入开发户外游戏区域,为幼儿创设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户外游戏场域。

(一)创设区域情境,合理选择主题

在开展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时,教师应以“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为指引,以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需求为基础,精心创设符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多样化区域情境,采用“活动分区,游戏联动”的形式,让不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在同一个场域内开展户外游戏,将游戏的选择权交给幼儿,把童年的快乐交给幼儿,让“孩子成为孩子”;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求,结合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对户外场地进行科学合理地划分,构建多功能的户外活动环境;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走”“跑”“跳”“投掷”“攀爬”等运动技能的水平,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将户外大草坪分为不同主题的区域,如“艺术畅想区”“野战角色区”“建构创想区”“特色文化区”“自主运动区”“快乐涂鸦区”“玩沙嬉戏区”“宠物体验区”等,打造充满趣味性的户外自主活动区间。

(二)探索多元模式,形成课程特色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教师应基于幼儿园不同的发展模式和不同的混龄情况,积极探索户外混龄游戏形式,针对活动区域空间小的情况,可以采用横向混龄的形式,让年级组进行混班游戏;针对活动区域空间大的情况,可以采用横向与纵向的形式推动户外游戏,从班级定点、年级横向混班、跨年级纵向混龄、全园混龄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和探索,形成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特色。比如,在进行“缤纷游戏日”的区域活动时,笔者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的安全保障,选择以“混班游戏”的方式开展活动,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情境,将体能大循环与户外自主游戏相结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材料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尽情地游戏、自由地游戏。

二、动态投放游戏材料

在开展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时,教师应科学投放适龄的游戏材料,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特点、思维发展特点、兴趣爱好等,试验不同的游戏材料,促进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的深入开展。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竹单梯、废旧轮胎、攀爬架、推车、球类、大小木箱等,鼓励幼儿在混班游戏中自主体验,充分发挥智慧才能。以小班幼儿为例,他们的游戏大多以平行游戏为主,在开展混班游戏时,教师要抓住指导的机会,提升幼儿的沟通交往能力;应把不同班级的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共同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建筑物,体会到合作实践、动手流汗、创造劳动价值的欢乐;应充分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互相学习,在游戏体验和实践中凸显“优势互补”;应对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点拨,给幼儿的创意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了解积木的多种玩法,感受到混班游戏活动中沟通交往的内涵;应鼓励幼儿创意运用“垒箱”进行搭台实践,通过自主、合作的混龄游戏,引导幼儿在科学思维、艺术创造等方面获得深层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的个性生长。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

在开展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成长个性,引领幼儿在实践中获得乐趣和方法,促使幼儿获得持续性发展。

(一)鼓励幼儿自主选择

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升幼儿户外运动的自主性,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提高幼儿的运动发展水平,开阔幼儿的区域活动视野。为了有效区分幼儿园中不同的户外活动区域,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穿戴色彩各异的手环,引导幼儿进行区分和辨别。

在开展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时,教师给予幼儿选择器械、玩伴和区域的自主权利不能过大,不能让幼儿角色发生变化,否则就需要重新统计幼儿的名字与人数,浪费一定的游戏时间。比如,有的幼儿为了和某个特定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进入相关区域后就一直在指定的区域内等待;有的幼儿存在替同伴取手环的现象。对此,教师可以把幼儿自主选择的时间进行固化,在跟幼儿沟通、交往的同时,体现出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的合理性。另外,在鼓励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时,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是有发展潜能的学习者,积极观察幼儿在游戏行为中的倾向,在尊重幼儿个性的同时,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进行点拨与启迪

在开展幼儿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对幼儿耐心启迪、及时点拨,要从“要求幼儿游戏”转为“启迪幼儿游戏”,充分凸显教师示范、幼儿参与模仿的过程,鼓励幼儿形成自主实践的体验意识,满足幼儿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内涵,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引领幼儿在游戏化、生活化的情境中获得知识、能力、情感和素养的发展。以教学“特色文化区”游戏体验活动为例,由于幼儿不了解投壶、扔小木块、踩高跷等民族特色体育运动,因此,笔者没有直接给幼儿示范踩高跷的玩法,而是带领幼儿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幼儿在体验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提升幼儿游戏活动的体验感。再以教学“阅读畅想区”的游戏体验活动为例,在教学中,笔者及时强调规则,深化游戏活动的细节,引导幼儿在混龄阅读的奇妙体验中,保持良好的倾听习惯。

总之,学前阶段是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语言能力以及个性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打破了幼儿的班级界限和同龄沟通交往的壁垒,给予了幼儿更自由的空间,为幼儿的生命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教师不再预设教学方式,而是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引领幼儿在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和探究中做“游戏”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亚玲,郑名.游戏视阈下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16-20.

[2]虞静.幼儿园大班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9):58-60.

[3]许静.提升幼儿园户外区域体育活动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家长,2020,(27):12,14.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