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 周军摘 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内容,它不仅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获得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学生提高思维品质、形成正向价值观的必由之路。为了切实提升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将主题意义探究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语篇,梳理故事发展脉络,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剖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品质,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升华文本故事的主题意义,促使学生在深刻丰富的阅读体验中涵养必备品格,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包含不同种类的故事内容,学生通过阅读故事,能汲取深刻的人生智慧。因此,教师在展开故事类文本的阅读教学时,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要任务,立足于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层次渐进的阅读活动,引领学生在深层解读中提升思维品质,进行多元化的表达,提炼故事的主题意义,在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中获得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体会。笔者结合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4 A good read的Reading部分 Gulliver in Lilliput,阐述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入解读文本,提炼主题意义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故事类文本的分析解读是教学的起点。教师应对文本的内容、体裁、主题、结构、语言特征、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进行深入解读,促使学生明确作者创作故事的用意,更深入地体会故事背后的人文背景、情感价值。因此,在Gulliver in Lilliput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What”“How”“Why”三个方面对该故事进行解读。
在“What”方面,本篇Reading板块的课文选自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的第一卷,该故事讲述了格列佛等人在海上遇到风暴,船沉没了,他和五个水手死里逃生,但是半途潜水艇也翻了,格列佛只身被风浪刮到利立浦特岛上,醒来发现自己被好多“小人”绑住献给国王,于是他想办法继续逃生的经历。
在“How”方面,语篇以小说节选作为文本素材,故事结构清晰,逻辑鲜明,语言简洁生动,情节曲折形象;语篇叙述了格列佛初到小人国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本的主题意义,帮助学生通过阅读逐渐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地应对突发状况。与此同时,在追随Gulliver游历的同时,学生可以积极发挥想象力,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表演探寻属于自己的独特旅途。
在“Why”方面,作者通过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讲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历险经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奇幻的小人国世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会勇敢、灵活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逐渐形成坚韧不屈的个性品质。
二、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探究方向
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深层解读文本语篇,从学生语言发展和情感生长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合作中,深入挖掘文本背后蕴含的价值观,从中借鉴关于生命成长的一些思考。
在明确本课主题意义探究的方向后,笔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生能通过阅读,获取格列佛到达小人国的关键信息,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如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高潮和结尾。这个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快速浏览,积极获取浅表化的故事信息,初步感知该英文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2)学生能通过精读了解故事的大概情节,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内涵。这个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层次渐进的阅读学习活动,整体感知故事发展的脉络,聚焦故事文本的主题意义。(3)学生能基于故事类文本的语言结构特点,在分析和讨论中认识和了解Gulliver的性格特点和个性品质,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够冷静面对,形成坚毅的品质。这个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深层阅读,理解小说背后的时代价值,深入探究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和育人价值。
三、围绕主题意义,设计阅读活动
(一)整体感知故事,激活背景图式
在故事类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伊始,应对整本书的内容和作者进行简短的介绍,促使学生在联想与预测中激活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在本节课中,笔者首先设计了“Free Talk”活动,促使学生在真实自然的互动交流中分享自己最喜爱的书本,为后续的英语小说阅读做好铺垫。接着,笔者呈现了《格列佛游记》的封面图片,通过层次渐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积极问答中初步了解该小说的背景信息。与此同时,笔者通过播放该小说的相关视频,促使学生初步了解小说的结构框架,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梳理故事脉络,初步感知主题
在故事类文本阅读中,教师应促使学生整体梳理故事发展脉络,沉浸式地融入故事情境,实现自己与故事的深层交流。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Story Mountain”的思维导图活动,引导学生以“故事山形图”的形式梳理故事的大致情节,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阅读中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层地探究故事的主题意义,教师应聚焦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理解故事的关键情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中的主要冲突,能够促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遭遇,让学生意识到矛盾冲突在故事类文本中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更多元地感知故事的主题意义,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三)关注故事环境,促进深层理解
本节阅读课的文本属于英文小说节选内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侧面烘托故事人物的个性品质,塑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特征,如故事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在本节阅读课中,虽然作者对格列佛周围环境的描写不多,但是通过作者描述格列佛的所见、所闻、所感,读者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格列佛所处环境的恶劣和情绪变化。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渐进的问题链,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圈画出文本中格列佛的所做所为,总结格列佛的情绪变化,从而帮助学生在层次渐进的阅读体验中感受格列佛勇敢、顽强的精神品质。
总之,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故事类文本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文学体裁。故事类文本具有语言文字生动形象、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立体饱满的特点,非常适合初中生去品味、阅读。教师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核心,促使学生紧紧围绕真实情境和关键问题,在充分激活学生已有背景图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层次渐进、丰富多元的阅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与体验中深入学习,在实践与运用中不断提升,在迁移与创新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相萍.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实践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20,(18):33.
[2]刘灿波.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故事绘本教学[J].天津教育,2022,(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