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作者: 夏蔚莅摘 要:“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教师重新思考语文教学的意义与主要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且高效完成学习目标,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并立足于教学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期为语文教师完成“提质增效”目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双减”政策 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教学
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设计语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对此,语文教师应以“双减”政策为引领,科学规划语文教学方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应从“双减”的视角入手,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趣味课堂,使学生在相互促进、相互沟通中高效达成语文学习目标;应给予学生较多探索的机会,使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找到消化新知识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个人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不减质量
“双减”政策的重点在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用相对较短的时间完成学习目标,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自己的爱好。为此,语文教学质量不能减,甚至还要比之前更高。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语文知识。
(二)不减内容
学校课程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其具体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对课程体系进行深入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刻意识到,“双减”政策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高效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为此,在贯彻“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私自减少语文知识的传授,应对其进行巧妙设计与科学整合,使之以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把握与记忆。
二、“双减”政策下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注重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在授课过程中,语文教师利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跳出单篇课文碎片化的知识点,从核心素养目标入手,将单元中多篇课文的内在关系以具有层次性与系统性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主要内容,不断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第一,注重群文类比。语文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往往将相同主题或题材的文章排列在一起,组成单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使学生在阅读同一种类型的文章时,可以把握不同作者在表达情感、布局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时,由于这一单元的文章为说明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法,掌握一些说明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太阳》与《松鼠》这两篇风格迥异的说明文放在一起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类比阅读,对作者采取的说明方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初步感受说明文在语言风格方面的多样性,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注重群组融通。单元核心目标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教师就需要对每篇课文的具体内容有深入的研究,从而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需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打破文本之间的界限,将单篇课文进行科学组合,使之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适时引入群组融通策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成单元核心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时,该单元为预测单元,其核心目标在于促使学生掌握预测的基本方法。在讲授第一篇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着重为他们讲解预测的形式、方法等,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各个部分的内容进行科学预测,为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提供有效支持。而在讲授后两篇文章时,教师则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预测方法,通过深入阅读来预测之后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逐渐掌握灵活运用预测技巧的要点,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构建网状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二)注重课堂引导
教师作为“双减”政策的落实者,应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而非在课后要求学生通过恶补的方式完成学习。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语文教材时,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与点拨,帮助学生走出“迷雾”,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为了让学生领会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花生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对花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进而对所学的内容有整体的认识。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花生”有了一些了解,然而他们还是不明白作者为何将题目设计为“落花生”。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引导,消除学生的疑惑,使他们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请他们思考“争着”“便宜”这些词语的内涵,随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调整自己的语气、节奏等,向众人展示主人公的情绪。最后,请学生根据父亲所说的话,探讨花生具有的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以便学生逐渐加深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三)适时引入游戏教学法
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顺应学生的天性,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各种语文知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游戏历来被学生喜爱,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融入游戏,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转变成探究者与创造者,自主探究语文知识的奥秘。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时,教师可以开展“我会认菜”的游戏,在电子屏幕上展示一些蔬菜,让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说出蔬菜的名字,其中用时最短、正确率最高的学生为胜利者。学生在游戏中,会积极调动生活经验,认真观察图片,快速做出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展示的图片越来越难,这时学生就需要尝试从蔬菜的叶子、形状等方面进行科学分析,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有利的。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语文教师重要的任务。对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思维,从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入手,打造优质的语文课堂,促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应与时俱进,科学整合单元内容,注重科学引导,使学生在舒适、自由的环境中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应积极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不断优化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乐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围绕“双减”政策优化素养教育的研究[J].教师博览,2023,(12):43-45.
[2]姜艳霞.“双减”政策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3,(1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