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学习任务群,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作者: 周旋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诉求。而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一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内容载体。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引入学习任务群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既要关注各个任务之间的关联性,又要关注任务之间的层次性,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学习任务群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前提,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提升语文关键能力。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一、构建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一)构建学习任务群,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有两大参考要素:一是教材内容;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前期的备课中,教师要基于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源,整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难点,搭建完整的学习任务群。此外,学习任务群的构建离不开对学生学情的把握,教师要紧扣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经验,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池子与河流》一课为例,首先,在课程讲解之前,教师要明晰单元特点,回顾单元教学目标。从教材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因此,学生在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时不仅要明晰字、词、句、段,还要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与表达。其次,教师要明晰《池子与河流》的特点,并拟定学习任务群:一是结合教材内容,找到有关“劳逸”的观点;二是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有关“劳逸”的观点;三是结合辩论活动输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审美创造既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前提与基础。从教材内容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包含古诗词、散文、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因此,教师应紧扣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群,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形成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结合具体的任务内容,学生既能依托知识与经验积累,提升自己对学习任务群的理解,又能依托朗读、鉴赏、分析等方法,欣赏美、表达美、创造美。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一课为例,首先,在备课阶段,笔者围绕单元主题,设计了一个主题为“做一名发现者”的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在课前收集猫的特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既鼓励他们利用相机捕捉生活中的猫,又鼓励他们为这些猫起名字、制作名片。其次,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紧扣“动物名片”,设计名片交换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拍到的猫的特点。最后,当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笔者引入教材内容,并展开具体的教学:“老舍先生是如何写猫的?如果为他笔下的猫制作一张名片,你会如何制作?”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能逐步从生活情境过渡到文章内容,借助实际生活,实现对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
二、融入多元策略,提升教学效率
(一)引入“闯关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后总是按照教材内容一步一步地输出知识点,这种统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丧失探索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基于学习任务群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积极引入“闯关式”教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循序渐进的探索任务,促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一方面学生能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另一方面学生能在互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课为例,笔者并没有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复盘课文内容,而是采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确保竞赛的有效性,笔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将他们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PPT中的题目进行抢答,若回答正确,则该小组得一分。竞赛内容围绕作者的参观顺序及故宫博物院的基本情况展开。通过由易到难的竞赛题目,学生能积极调动已有知识经验,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在总结阶段,笔者针对学生的易错点展开讲解,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合理的小组划分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沟通效率,还能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引入差异化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受诸多要素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自然兴趣点均存在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可以引入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互帮互助,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升自己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课为例,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的探索任务。首先,学生要了解《西游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概括孙悟空的形象;其次,要通过猜读、跳读、浏览的方法阅读文章内容,厘清文章大意;最后,要根据文章内容明确猴王的形象特点,向大家分享自己心目中的猴王形象。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学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西游记》,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大致情况。在课程讲解阶段,各学习小组要着重掌握猜读这一阅读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之中。为了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教师还要走进每一个小组,倾听学生的所思所想。比如,有的学生不理解“石碣”的意思,针对这一问题,同小组的其他学生依照下文推测“石碣”应该是石碑的意思,让“学困生”与“学优生”在观点的碰撞中解决问题,一方面“学困生”在深入思考后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学优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相应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的关注点不同,“学困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带来新的灵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设计学习任务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一)引入信息技术,延伸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复习等多个阶段的教学。其中,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应紧扣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线上、线下作业,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循序渐进的任务内容,能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一课为例,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利用思维导图,还原作者的叙述顺序及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学生此前已完整地学习文章内容,因而他们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可以详细地回顾文章内容。区别于以往的点评方式,教师可以将点评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一方面教师应提前划分好线上学习小组,引导他们构建线上讨论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观点的输出。结合学生的互评结果,教师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如果让你写一个战争的情景,你会怎么写?”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内容并尝试进行“小练笔”。由于学生的经验有限,他们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学生过于强调故事的生动性,忽略了文章的主题;有的学生受时代的影响,无法想象战争年代的人、事、物。结合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学习群,为学生分享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尝试用故事化的方法,描述一个场景,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信息技术与学习任务群的融合,学生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后续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融入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意识
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在践行学习任务群这一教学模式时引入丰富的文化要素。在文化环境的浸润下,学生能增强文化意识,树立文化自信,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文化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每一篇教材内容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文化要素。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文化要素,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首先拟定以下学习任务:作者写北京的春节是从哪天开始写的?作者在写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元宵节等时间节点时涉及了哪些习俗?其中,在分析第一个问题时,引导学生利用表格这一形式,分析文中出现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及相关的习俗。与此同时,由于作者在介绍时间节点时采取了详略得当的写法,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明晰:“哪些节日是详写的?哪些节日是略写的?”让学生详细分析每一个时间点的习俗。考虑到后续的师生互动,笔者引入小组合作,并鼓励各小组围绕教材内容,结合时间、风俗活动、风俗特点填写表格内容。比如,在写腊八节时,作者主要围绕两个风俗活动:一是熬腊八粥;二是泡腊八蒜。其次,在课程讲解的最后,将学生的总结融入一个大表格,并让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文章内容的拓展。在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贯彻、评价中融入传统文化,教师不仅要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要素,还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内容的拓展,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认识文化的本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任务群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一般来说,学习任务群的贯彻落实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紧扣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拟定学习任务群,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倪鸣,赵梓如,季海霞,等.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小学语文教学,2023,(13):19-22.
[2]颜琳.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义解析与实施[J].课程教学研究,2022,(12):102-105.
[3]蒋冀.学习任务群辐射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分析[J].天津教育,2023,(15):51-53.
[4]曾秀珠.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16):152-154.
[5]林传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中高年级整本阅读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23,(23):67-68,71.
[6]谈永康.从课例看语文学习任务群基本内涵与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3(18):13-15.
[7]王浩.微观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新样态[J].教育科学论坛,2023 (19):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