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教学
作者: 张填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模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育人目标,教师应加强对本学科信息化、综合化方面的引导,以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环节。
关键词:线上线下 小学数学 跨学科融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结构体系,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应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的实效。
一、融合语文教学元素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由于数学概念过于抽象,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抓住关键字,将语文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数学概念的分析中,提高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通过引入情境图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利用语文思维探究图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具体范例,借助语文教学中的仿写,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概念。
以教学“观察物体”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四幅图的形状,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图中的关键信息,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出示茶杯右面的图片后,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从哪个面看到的形状呢?”帮助学生认识从物体的各个面看到的形状,引入本课内容。其次,出示冰箱上面的形状,引导学生利用空间感,想象这是什么物体。学生通过交流,确定它是什么物体。最后,拿出投票箱,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各个面的形状,确定观察到的形状是哪个面。通过观察判断,学生加强了对物体的前面、右边和上面形状的认识。
在这个教案中,笔者引导学生利用语文思维学习数学基础知识,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深度剖析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思想。
(二)巧用信息技术,发散学生的思维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应将多媒体课件与小组互动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明确数学概念,产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应利用语文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解读题意,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应组织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形式,精确把握题目中出现的关键信息,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深刻认知。
以教学“平均数”一课为例,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平均数,体验“移多补少”的分配过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中,笔者首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提出问题:将三种颜色不同的6个球分给小红和小丽,应如何移动使两个人分得的球一样多?让学生借助语文思维阅读题意,发现移动的正确方法,感知相同的数。其次,出示课件内容,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并提出问题:现在将这6个球分给小黄、小明和小张,怎么移动使每个学生分到的球一样多?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数学问题,感受移多补少的规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这两个数学问题,认识平均数的含义。比如,出示男女生套圈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材料中出现的条形统计图开展小组合作,并提出问题:“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学生通过阅读题意进行合作探究,用平均数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平均数的认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能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密切数学与语文的联系,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融合美术教学元素
(一)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感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推进学科的融合,教师应将小学数学与美术学科进行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将美术学科中的形态美、图案美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图形的特点,让学生感知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深刻研读教材,引导学生设计数学图形,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美术的形态、色彩、花纹、图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直观体验数学中的图形美,认识图形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另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实现小学数学与美术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深刻领悟数学基础知识。
以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风筝的图片,让学生体会这些图形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把这些图形沿中间对折,左右两边图形会完全重合。其次,利用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组织学生观察对称轴的画法,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特点。播放画对称轴的视频,让学生直观体验画对称轴的步骤,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最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对折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裁剪出轴对称图形,并进行创作,深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通过这个教例,不难发现,优美的图画能发挥美术学科的审美作用,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了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深化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美术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用美术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应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知数学的艺术美,将数学的抽象知识与审美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艺术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进行有效的指导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获取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中的艺术美。
以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室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探索和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其次,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我们学校的花园漂亮吗?让我们一起去花园中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吧。”学生通过实地测量得出:学校正方形花园的边长8米,长方形花园的边长13米、宽8米。笔者继续提问:“你知道如何计算花园四周篱笆的长度吗?”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知识思考和观察篱笆,通过实际计算,解决花园篱笆长度的测量问题。最后,依然提出问题:“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应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三、融合德育元素
(一)巧用信息技术,深挖德育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数学学科与德育的融合度,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数学知识背后的故事,加强德育的渗透,促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应丰富数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背后的人文道理,感受数学知识中存在的哲理,完善学生的人格;应深入挖掘数学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爱集体的人生态度;应利用视频、图画的形式,加强思想道德的渗透,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获得德育的成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传播德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为例,为了促进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出示国旗沿着旗杆上升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国旗是如何运动的,通过音乐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其次,出示高铁车厢和摩天轮运动的方式,组织学生比较和分析,提出问题:“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能够理解和区别这两种现象。最后,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汇总:高铁车厢和电梯都是做直线运动,这种运动为平移;而摩天轮和风车绕固定点转动,这种运动为旋转。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深挖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利用视频与图画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巧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应采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策略,通过视频与图画的形式将生活案例显示出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德育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积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观察,把数学知识与德育故事互相融合,通过讲故事、摆道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教学“年月日”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记住年、月、日,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首先,笔者出示国庆节、中秋节和劳动节的图片,让学生回答相关的日期,增强学生对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认识和对祖国的热爱。其次,引导学生回顾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并提出问题:妈妈的生日是第二季度的第八天,那么生日是几月几日?爸爸的生日是一年的倒数第六天,那么生日是几月几日?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对平年与闰年进行计算。最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引导学生要懂得关心父母、懂得感恩,利用数学知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个教例,不难发现,笔者以视频与图画的形式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融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的跨学科融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趋势,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利用信息技术落实跨学科教育思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对教学思想的渗透,强化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小学数学知识为核心,有机融入语文、科学、体育、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使数学学习更具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奕颖.统整理念下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与行[J].小学生(上旬刊), 2023,(8):88-90.
[2]宋本霞.聚阅读之力 创数学之彩: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课题实践活动[J].理科爱好者,2023,(3):227-229.
[3]田辉明.小学数学教学中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策略[J].智力,2023,(21):17-20.
[4]黄艳芳.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教育探索[J].中国教师,2023,(6):105-107.
[5]郭宇凡.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3,(S2):56-5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