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   

作者: 李永刚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成长。教师要善于“放手”让学生“先学”,引导学生“互学”,促进学生“多学”;要精心“导学”、科学“评学”,让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成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自主课堂

“自主课堂”是相对于“他主课堂”而言的,是一种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课堂,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会”,还指向学生的“会学”“慧学”。在“自主课堂”上,学生是自信、自律的。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建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成长。

一、放手“先学”: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

“自主课堂”的建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让学”,是指“让学生学”,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求教师“让内容”,还要求教师“让时空”“让权利”,通过“让”,凸显学生“学”的主体性。长期以来,学生往往处于一种“ 被学”状态。这样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学得肤浅、马虎,具体表现为“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等。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深入解读数学学科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深入解读学生的具体学情。如何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呢?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先学”。

“先学”是指先于教师的“教”而展开的“学”。“先学”的过程,能有效地暴露学生的问题,让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方向性、实效性。因此,教师要创设学生“先学”的环境。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这一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让学生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的素材。实践证明,学生深入生活寻找与百分数相关的信息,其成果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学生发现,在衣服的商标中,有很多数据是用百分数来标注的;有的学生发现银行的利率是用百分数表示的,等等。其次,有了这些发现,学生自然会产生疑问:百分数表示什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为什么还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和分数有关系吗?生活中有百分数,有千分数,有没有万分数呢?学生通过“先学”,提出了诸多有意义的问题。最后,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就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和盲点。

放手让学生“先学”,是建构“自主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唤醒、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要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大胆地接受挑战,学会“跳一跳摘桃子”;要将学习时空真正让渡给学生,把学习权利真正交还给学生。“让”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让”是教师教学的“法宝”,也是学生“克敌制胜”的途径。“让学”能够助推学生“先学”。如此一来,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就会是充满魅力的旅程。

二、鼓励“多学”: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多学”。教学实践证明,“多学”与“少教”是一对“孪生子”。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我们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让教师“少教”、让学生“多学”,少一些劳苦,而多一些快乐。陶行知先生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而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多学”,不是简单、机械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多启发、多渗透、多融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乐趣。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有“蜻蜓点水”的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对相关数学知识内容挖掘不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就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灵活,让学生“多学”。“多学”,不是让学生成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是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多思考方法。

在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互学,促进学生“多学”“共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放手”让学生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导学案、活动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建构出多样化的方法,如“剪拼法”——将梯形转变为长方形;“倍拼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分割法”——将梯形转变为两个三角形,等等。这样的探索,引发了学生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在“自主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潜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导学案”“活动单”等学习支架,为学生的“学”搭建新平台、提供“路线图”,让学生把握好“方向盘”,成为自觉、有个性的学习者。在“自主课堂”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三、精心“导学”: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的功能,精心引导学生,将数学的艺术性、科学性演绎出来。

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导”在节点上、“导”在关键处;要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领悟解题策略、自己纠错,让学生真正位于课堂“正中央”。在“自主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培育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充分发掘学生的元认知潜能,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数学学习进行调节、评价。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这一部分内容时,该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理解、感悟“余数”的意义。比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这样提问:将1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支?这样的问题导学法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认识“余数”的意义。实际上,教师的“导学”可以更精准一些:将10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可以分几支?如此一来,教师突出“最多”,就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当学生给每一个小朋友分了3支笔,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还能继续分吗?每一个小朋友还能够多分1支吗?此时,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剩下的这1支笔,够不够分给3个小朋友?我们该如何用数学的方式表示这支笔呢?如此一来,学生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的意义。

这样一种引导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也能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思维外显化,将评价、提问等权利真正赋予学生;在学生思考、探究的过程中退居幕后;要适时从“幕后”转向“前台”,对学生的“学”进行启发、引导、点拨。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助推者、合作者。

四、科学“评学”: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动能

要引导学生建构“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是保障。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工具,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蓄积学生学的动能。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科学评价,不仅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还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等。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自评,还要引导学生互评。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科学评价,要求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做到“会学、乐学、善学”;要通过科学的评价,让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探究、会管理、会计划、会发展;要引导学生自我诊断、相互诊断,尤其是要对学习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疑点、盲点等进行诊断。在科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将学生的错误、疑问等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素材”。科学的评价能够积极有效地暴露学生的错误、问题等,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改变数学迷思、相异构想等。在科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机械、简单、盲目地否定学生,而应将学生的错误、问题抛回给学生,引发学生的反思,提升学生的反思水平。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这一部分内容时,很多学生在学习了“(a+b)÷c=a÷c+(b÷c)”之后,一是认为“这是除法分配律而不是乘法分配律”;二是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混淆,如有的学生将“(a+b)×c”与“(a×b)×c”混淆;三是认为“a÷(b+c)=a÷b+a÷c”。面对学生的“负迁移”,笔者引导学生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我纠错。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相互启发、影响作用,将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思考、审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笔者将学生的错误、问题等作为“绣球”,抛给学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在科学的评价中,教师要善于“退”,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让学生在“进”中体现学习的主体地位。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主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在科学评价中,凡是学生能自主探究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盲目地“灌输”;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宜做出过多的提示;凡是学生能通过合作学习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当大胆地“放手”。科学的评价要求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自主攻克难点、纠正错误,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反思能力等。

“自主课堂”模式的建构,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世界作为教材”,让学生的数学学习突破教材、课堂,向生活延伸、拓展。“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推动了当下的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突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悟自得”,扬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风帆,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钥匙,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智慧,使学生享受自主学习的成果。“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高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仲广群.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展望:一种基于中观层面的分析与思考 [J].小学教学研究,2013,(4):7-10.

[2]曲天立.从“三维目标”到“三重目标”的重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9):32-36.

[3]王冬美.自主,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J].江苏教育研究,2013,(32):46-48.

[4]钱青青.浅谈小学数学思辨课堂的构建[J].启迪与智慧(上),2024,(4):65-67.

[5]谢梅芳.让自主学习真实发生:构建小学数学自主课堂的研究[J].华夏教师,2023,(36):73-75.

[6]乔中雷.小学数学“先学后教,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天津教育,2024,(15):56-58.

[7]李俊峰.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4,(6): 55-57.

[8]朱媚.基于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江西教育,2024,(2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