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数学游戏,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 祝以辉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各种游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游戏教学 “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2021年,“双减”政策正式落地,随着作业布置的规范化,学生脱离了单调重复的“题海战术”,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的学习效率成了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把数学游戏和教学内容有效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数学。

一、数学游戏造就高效课堂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爱好与兴趣,只有对学习充满兴趣,学习者才能坚持下去。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难以持久,喜欢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教师把学习内容与学生喜欢的各种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将“学”与“玩”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分扣子”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这样一个游戏:每4个学生一组,把一堆凌乱的扣子进行分组。学生兴致盎然地操作起来,先将扣子按照形状的不同,分成圆形和方形;接着观察形状相同的扣子,思考怎样进行二次分类。当学生完成二次分类后,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观察和交流,把自己刚刚分扣子的标准与顺序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由此发现,对事物的分组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和顺序,当一次分类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时,还需要进行二次分类。

把数学知识与规律蕴藏在游戏中,能够促使学生通过游戏去自主探究与发现,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二、数学游戏让课堂更有活力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有趣的课前游戏,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将他们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猜数游戏”(列方程解决问题)一课时,笔者在课前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每个学生都在心里想好一个数,然后把这个数乘2再加上20,最后把得数告诉教师,教师马上就能猜出学生心里想的数。学生惊讶不已,教师是怎么猜出这个数字的?接着,笔者顺势导入新课: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当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也可以学会“读心术”。这样的课前导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为新课探究做好准备。

(二)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能够保持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课堂探究。例如,在教学“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笔者在课前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竞赛游戏:让一个学生随意报出几个四位数或五位数,由笔者和剩下的学生“PK”,另外两个学生拿计算器验证结果,判断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尽管学生是用笔计算,笔者用的是口算,但几道题下来,每次都是笔者早早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笔者再趁热打铁,引入本课学习目标:“你知道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吗?”这样的悬念,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引入游戏,突破学习重难点

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时,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至关重要的。好的数学游戏,能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经验,让原本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与接受。

例如,在教学“左右”时,对于图片上人物的左右方向,学生总是搞不清。首先,笔者组织学生玩“上下楼梯”的游戏:请两组学生面对面排成两列纵队,“上楼”的学生与教室里的学生方向一致,“下楼”的学生面对着教室里的学生;按照“上下楼靠右走”的规则,让这两组学生走上一段路。学生观察后发现:“上楼”的学生是靠着大家的右手边走,而“下楼”的学生是靠着大家的左手边走。其次,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规律:当图片中的人物和我们相对时,他们的方向和我们的方向刚好相反,我们的右边就是图中人物的左边,我们的左边就是图中人物的右边。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使数学学习由表象深入本质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都是由浅入深,由简至繁,螺旋上升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环环相扣的数学游戏,把知识点渗入游戏中,促使学生完成对课堂新知识的探究。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和平移”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样一组数学游戏来完成课堂教学。(1)动手折一折教材中展示的图形,看一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发现虽然对折平行四边形后两部分的形状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这两部分不能重合在一起,因此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2)再次动手对折轴对称图形,看一看它们分别有几种不同的对折方法,总结出几种常见平面图形的对称轴数量。(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竖着对折后,在其中一面的不同位置挖去两个洞,猜一猜展开后是什么形状的。

通过这组层层深入的对折游戏,学生能够积累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经验,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点。

(五)让数学与生活融合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一个新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游戏,让学生现学现用,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乘法口诀”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新知识算一算教室里有多少张椅子;在教学与估算相关的知识之后,可以让学生估一估一袋米中大约有多少粒米;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去探究特殊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计算方式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怎样测量一个土豆的体积……这些课后游戏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生活模型。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不同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让学生把知识进一步转化为数学能力,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数学,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游戏化教学[J].江西教育,2024,(23):83-84.

[2]肖观莲.数学游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价值[J].文理导航(中旬),2024,(7):40-42.

[3]刘熙.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实践解析[J].小学生(上旬刊),2024,(6):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