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与生命教育   

作者: 丁玲玲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焕发了新的生机。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英语知识,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将文化意识培养与生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在本文中,笔者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培养 生命教育

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很多教师意识到英语学科具备的工具性、人文性特点。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表达思想、传递观点的工具。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成为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新时代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要理解英语文化的内涵,开阔文化视野,增强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理解生命的意义。

一、紧扣学生主体,调动课堂氛围

(一)回应学生需求,加强师生互动

生命教育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基本理念,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意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强,且缺乏沟通技巧。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渗透生命教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师生互动:第一,将抽象的文化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故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形成情感方面的认知;第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挖掘材料中的文化要素及生命教育的内涵。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 A healthy diet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的最后,笔者围绕“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展示了大量的资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展示的资料均为短视频。笔者先提问:“How many countries’food cultures are featured in the video?”结合视频内容,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接着提问:“Which country’s food culture do you like best?”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努力阐述具体的观点。从后续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笔者此前展示了大量的视听资源,学生可以用英语较为流畅地表达不同国家的饮食文化特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与生命教育的融合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因此,教师要精心提炼教材内容,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开展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让学生重构学习理念,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二)围绕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要想让他们增强生命意识,教师需要以具体的生活案例、文化案例为基础,创设兼顾趣味性、教育性的教学情境。考虑到最终的教学呈现效果,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第一,引入信息技术,运用视频化、图片化的资源,让学生不仅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理解其中的文化案例,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生命的宝贵。第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采用“口语+文字”的方法,优化教材内容的展示形式。从教材内容来看,高年级的小学英语教材包含丰富的寓言、童话故事。基于上述内容,教师应将自己视为“说书人”,借助故事化的演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引入了一篇主题为冰川融化的英语新闻。区别于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笔者首先邀请学生猜测新闻的大概内容:“What kind of environmental change is described in the news? How are countries responding?”学生回答道:“The story is about melting glaciers and rising sea levels.”虽然学生的词汇量有限,但他们可以大致猜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笔者提炼出文章中的专业知识点,以及各国应对冰川融化的措施,接着提问:“How should we practice low-carbon life?”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的学生认为,我们应开发新能源。这时,笔者并没有干预学生的讨论,而是从引导者和保障者的角度,确保各小组的讨论紧扣“尊重自然发展规律”“注重环境保护”的主题。

生命教育是一个较大的话题,既包含“珍爱自己的生命,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又包含“珍爱大自然,遵循大自然的生长、变迁规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入丰富的教学策略,落实生命教育。

二、围绕语言表达,优化活动设计

(一)设计表演任务,彰显生命力

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他们积累知识、信息、经验的主要渠道是模仿和实践。为了将文化意识培养与生命教育融合起来,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角色扮演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深刻感受中西方文化知识,形成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深入对比中西方文化,展示自己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前期的活动策划及中期的引导工作。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1 Hello!为例,从教材内容来看,学生应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了解用英语打招呼的基本方法。然而,仅学习打招呼的基本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学生的学情,笔者紧扣中外文化差异,布置了一个角色扮演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被划分为两个大组。其中,第一大组负责中式表演,第二大组负责西式表演。笔者鼓励各组成员调动自己的知识经验,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生活场景。在后续的成果汇报阶段,大部分学生从“见面打招呼”“表示感谢”“自我介绍”等方面组织对话内容,其中一个大组的学生在问候时使用了“Hi!”“Hello, good morning!”等表达方式。与此同时,另一个大组在问候时,在对话内容中加入了“吃了吗?”“干什么去?”等。对于学生的精彩表现,笔者予以充分的肯定,并在最后总结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经常会将英语学习简化为词汇、句型、语法的理解、应用、迁移。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围绕文化元素设计各种有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彰显自己的生命力,表达自己对文化、对生命的理解。

(二)设计课外活动,践行生命教育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意识到高效学习的重要性,并努力优化作业设计。为了让学生重视生命教育、文化教育,教师可以将二者融合起来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在这样的教学中,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具体的沟通、合作中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自己对生活的认识。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的教学为例,从单元主题来看,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理解“孝”的内涵。在预学阶段,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索任务,即要求学生了解父母的一天。考虑到后续的讨论效率,笔者要求学生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开展了一场辩论赛,根据比赛要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偏好,选择中方父母的教育模式或西方父母的教育模式。在此过程中,笔者并不会干预他们的表达,而是及时记录学生的观点。在辩论中,支持中方教育模式的学生认为:“Although Chinese parents are strict, their strict demands often allow children to cope better with social development.”而支持西方教育模式的学生认为:“Parents in Western countries are more likely to let their children solve problems by themselves.”通过高效的互动,学生既能提升英语表达能力,又能在激烈的观点交换中,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了让学生正视文化差异,笔者还介绍了不同教育模式背后的原因。

为了凸显教学活动的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贴合单元主题情境,寻找教学内容与文化现象的契合点,又要贴合实际生活,寻找教学内容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这种具体的探索活动,能使学生逐步意识到尊重他人、爱护他人的重要性。

三、围绕学习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一)围绕社会发展,丰富活动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设计丰富的探索活动,将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学生正处于个体意识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活动的框架及大致的评价标准,根据活动要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具体的信息。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的最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外探索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班级学生的宠物饲养情况。“大家都喜欢养哪些宠物?应该如何养好宠物?”围绕上述问题,学生调查身边的案例,对“爱护生命、珍惜生命”的主题产生了初步的印象。考虑到教学效率,笔者还在线上搭建了学习平台,要求学生实时反馈自己的探索进度。从后续的结果来看,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及单元主题的认识。

在目前的小学教学中,生命教育、文化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趋势,提炼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要素及文化要素,并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认知水平。

(二)提升专业能力,优化教学评价

目前,小学英语教学容易变得枯燥、僵硬。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小学教师未接受过系统化的生命教育培训,无法对生命教育形成完整的认知。其次,为了实现生命教育和文化意识培养,有的教师会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优化:第一,全面认识生命教育和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第二,以实践活动为落脚点。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2 In the library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围绕“尊重他人”的主题设计了一个“场景还原”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要从“劝说其他人不要吃东西”“劝说其他人不要大声喧哗”中任选其一,并组织语言。从后续的教学效果来看,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文章中的词汇、句型、语法,他们可以利用祈使句阐述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受知识储备的限制,他们的对话内容停留在表面。对此,笔者引导学生从“尊重他人”出发,优化对话内容设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学习基础、能力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例如,面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笔者先鼓励他们用中文分享,再完成中文至英语的翻译;面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笔者鼓励他们直接用英语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

随着小学英语教育的发展,教学评价不再局限于结果式评价。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利用教学评价实现师生间的高效互动,通过“过程式”“评语式”“等级式”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

生命教育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两个重要渠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紧扣新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拓展教学资源,基于丰富的教学资源、探索任务,促使学生在理解文化差异、发展逻辑思维的同时,感知生命的魅力。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搭建学习、体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感悟、运用、迁移所学知识,并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体会生命的美好,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严海燕.生命相长  情智相生: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文化培育[J].华人时刊(校长),2021(2):50-51.

[2]王琴.小学英语教学中国际文化与生命教育的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26):12.

[3]陈燕萍.情境赋予课堂生命: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20(17):92.

[4]李文英,苏维骥.智慧教学环境下小学英语读写课中文化意识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3(20):86-88.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英语‘文化自信’与‘红色思政’双向赋能的课例研究”(立项编号:ZD2023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