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英语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作者: 束燕姣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小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相较于低年级学生,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现知识点的应用与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入拓展语篇,通过与教材内容息息相关的课外阅读文本,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主题意义 小学高年级 课堂教学 拓展阅读

目前,主题拓展阅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语篇选择容易偏离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割裂了拓展语篇与课内语篇;第三,将主题拓展阅读流程化,忽视了对拓展文本的深入挖掘;第四,形式上缺乏创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了解决以上四个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主题拓展阅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明晰教学目标,加强课前准备

(一)贴合教材内容,确定拓展角度

从主题拓展阅读的定义来看,该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教材现有编排顺序为基础,依靠单元主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具体的文本进行挖掘,设计多元化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多篇文章的对比阅读中提升英语语用能力。要想开展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明晰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相应单元的主题情境。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明晰单元主题,圈画出重点知识,确定拓展角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元内涵、主题意义,挖掘文本承载的人文要素,教师可以从“What”“Why”“How”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其中,“What”为主题内容,“Why”为深层内涵,“How”为文体特征、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Good habits的教学为例,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本单元包含“Story time”“Fun time”“Sound time”“Song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等部分。其中,“Story time”的主题为“介绍Wang Bing和Liu Tao的好习惯”。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来看,学生不仅能借此机会掌握具体的单词,还能了解科学、良好的生活作息及习惯是怎样的。从教学方法来看,学生将从文章内容出发,深入分析文本结构,总结Wang Bing和Liu Tao的具体作息,思考自己应如何形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然而,教材内容并不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应的绘本内容,让学生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主题拓展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合理补充,当教师发现原有的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时,可以根据主题情境进行适当的拓展。然而,拓展并不是盲目的,教师要明晰教材中欠缺的内容,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补充。

(二)分析课本语篇,筛选合适文本

当教师明确主题拓展阅读的基本方向后,就要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要选择怎样的拓展语篇,才能在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适度拓展?基于这个问题,首先,教师要从语篇关联方式进行考虑。小学英语课内语篇普遍存在三种关联方式:一为知识应用型;二为视野拓展型;三为视角变化型。其次,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包含童话故事、对话等多种体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文体特征和语言表达方式,选定相应的拓展文本。任何一篇主题拓展阅读,都离不开主题情境,因此教师不应选择难度过大的课外语篇。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为例,笔者认为,本单元围绕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及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展开,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的词汇、句型、语法,还要从故事的本质出发,体会其中的人文价值。基于这一需求,笔者深入挖掘“Checkout time”部分的内容,并设计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愚公移山》这一故事旨在让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因此笔者借此机会,深入挖掘并确定课外语篇的拓展方向。在课程讲解阶段,笔者引入绘本Food for the Winter。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既能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又能体会“彼此关爱”“互帮互助”“乐于分享”的重要性。随后,笔者将教学情境与语法知识相融合,通过课内语篇与课外语篇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实现知识点的巩固与迁移。

拓展语篇的筛选不仅要贴合教材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然兴趣点。一般来说,如果教师选择的语篇难度太大,就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教师选择的语篇难度太小,就会让学生丧失探索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外阅读拓展语篇,帮助学生扎实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设计教学目标,铺设教学内容

(一)明晰文本内涵,确定教学目标

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有着一定的相似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两者均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提供方向上的指引,还为学生的预学、课中分析、课后总结提供逻辑上的指导。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容易将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流程化、表面化。这也导致学生简单地认为,只要弄清楚拓展文本的大概内容即可。然而,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教师需要明确拓展文本的主题,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为例,在拓展阅读教学中,笔者选择“Scientists Find High Levels of Plastics in Arctic”这一新闻作为拓展文本。由于该文本难度较大,笔者首先就文章中的生词、句型提出问题:“What did the team find in the Arctic snow? Where did the substance come from?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this substance on human society?”结合一系列核心问题,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接着,笔者基于文本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第一,找出文章中有关塑料的阐述;第二,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第三,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合理的教学目标既能让学生充分理解拓展文本,又能让他们在适当的对比、分析中,实现课内文本的拓展与延伸,这也与主题拓展教学的目的相符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情,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二)围绕教学目标,铺设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主题拓展教学时,教师既要制定逻辑缜密、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又要依托具体的文本,设计相应的阅读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在有序的引导下,逐渐掌握文本的核心内容及主题。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的,思维导图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工具。在运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一边分析文本内容,一边建构思维导图,厘清文本结构、语篇组织方式、文章主题,以及作者的观点。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可视化。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为例,在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中,笔者展示了一段介绍中秋节的英语文本,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起源吗?中国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古人对于中秋节的赞美有哪些?” 基于文章内容,笔者要求学生针对上述问题完成思维导图。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接下来,笔者继续提问:“What other points can you add? How to introduce Mid-Autumn Festival to your foreign friends?”从而引导学生从拓展文本出发,分享自己的观点。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帮助学生完成逻辑思维可视化、条理化的阅读策略。在日常的课程讲解中,教师既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提炼、分析,又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通过适当的阅读拓展,学生不仅能明晰文本中的内容,还能自觉地将文本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三、重构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

(一)重构评价理念,优化评价机制

主题拓展教学旨在依托语言活动,促使学生深度探索单元主题意义,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要想提升主题拓展教学的效率,首先要丰富作业设计及成果展示的形式。角色扮演、故事分享等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融入作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优化师生互动的质量,教师应重构评价体系。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常以自己为评价主体,并对学生的观点、学习成果予以结果性评价。在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则需要用更科学的评价方式取代传统的评价方式。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为例,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笔者展示了完整的故事,并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能带给人们哪些启示?”基于上述两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故事情节的演绎。考虑到课堂展示的效率,笔者提前将故事划分为“小女孩闯入森林”“小女孩进入小木屋”及“小女孩仓皇而逃”三个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将结合本小组的核心任务,设计人物台词。在课程讲解阶段,各小组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进行表演。当故事演绎结束后,笔者在班级中发起了一次投票活动:“你觉得哪一组表现得最好?” 随后,各小组的成员对除本小组外的表演进行投票。结合最终的投票结果,笔者邀请获胜小组分享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在此过程中,笔者一边肯定他们的奇思妙想,一边引导他们思考:“从故事情节中,你明白了哪些人生道理?”

在新时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纳入评价体系,通过适当的引导,促使学生既能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又能锻炼自己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深化主题理解,促进知识点内化

主题拓展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除了前期的课前准备、文本筛选、文本讲解,教师还要深化文本内容。受以往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经常认为,只要他们理解文章释义,搞懂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型,就可以完成阅读任务。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不少教师意识到,阅读教学不能仅包含知识点的输入,还要加强知识点的输出。因此,为了深化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实践任务,通过多元且具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思路及实践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不应是学生的监督者,而应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及时跟进学生的探索进度,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Then and now为例,从单元主题来看,学生需要学会用英语分享城市的过去与现在,体会城市的发展进程。因此,笔者展示了多篇中文新闻,将它们作为主题拓展教学的文本。区别于以往的教学方法,笔者首先邀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翻译文本内容。因为新闻内容是经过科学编辑的,所以各学习小组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及逻辑思维能力,完成对新闻内容的初步分析。在成果展示阶段,笔者随机挑选一个小组,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翻译成果。接下来,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一边纠正其中的错误,一边提问:“我们的城市发生了哪些变化?”这时,有的学生根据新闻内容进行分析,也有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分享观点。这时,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多多观察社会生活。在课程讲解的最后,笔者运用一组新、老图片的对比,用英语讲述了城市的变迁。

主题拓展阅读教学中的知识应用、迁移,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切身观察、感受,将文章中的表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英语是一门兼具理论性与人文性的学科,适当的教学拓展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知识积累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单纯的课内阅读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为了贴合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引入主题拓展阅读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方位了解学生的学情,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娟.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中),2019,(11):42.

[2]孙桂霞.关于小学高年级英语主题拓展阅读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20,(3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