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典摘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入“小乐器”,能奏响“大课堂”、发挥“大功能”、彰显“大精彩”,能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放飞学生的音乐梦想。“小乐器”的种类繁多,具有强大的表现功能,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性。
关键词:“小乐器” 课堂教学 应用实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很多学校实施了富有特色的艺术活动,让“小乐器”进课堂成为一种趋势,构成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新气象。“小乐器”的种类很多,如陶笛、口琴、竖笛、巴乌、葫芦丝、竹笛等,这些“小乐器”具有强大的表现功能,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小乐器”的育人功能,彰显“小乐器”的育人价值,让“小乐器”在音乐课堂上绽放出“艺术之光”。
一、让“小乐器”奏响“大课堂”
相比于“小提琴”“二胡”等“大乐器”,“小乐器”具有“便携、便学、便奏”的特点,适合各个阶段学生的音乐学习。可以说,“小乐器”具有泛在性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演奏,方便而灵活,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将“小乐器”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目前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小学课堂中引入“小乐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生,对乐器的喜爱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小乐器”。学生对乐器多样化的选择,便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多样的“乐器合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聆听与欣赏,还要引导学生学唱;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同一种乐器的齐奏,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不同乐器的合奏。针对教师,每一位教师应选择一门“小乐器”进行深入研究,力求精通一门“小乐器”的演奏;针对“小乐器”的研究,教师不能停留在“会”的基础上,要力求精通,能让“小乐器”在其范围内演奏出各种乐曲。通过引入“小乐器”,教师能让课堂呈现出别样的风采。另外,借助“小乐器”,教师还可以展开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形成一种“普及+特色”的音乐教学格局。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小乐器”当作“大乐器”进行具有层次性、系统性、结构性、整体性的研究,相比于“大乐器”,“小乐器”更能吸引学生。实践证明,当音乐教师精通一门“小乐器”,能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让“小乐器”发挥“大功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识谱,还要让学生把握每一个音的音准、音高,彰显“小乐器”的“大功能”。如“小乐器”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确定音乐作品的音准,可以用“小乐器”起调。而引导学生看“小乐器”的乐谱,可以增强学生的识谱、读谱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合唱水平。
以教学“陶笛”为例,陶笛体积小巧,在演奏前可以挂在胸前,甚至可以作为饰品挂在脖子上。将陶笛引入课堂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指法、把握吹奏的气息,让学生吹奏出音高、音准都比较到位的曲子,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引导学生吹奏陶笛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握音高与音准,还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力。学生吹奏陶笛的过程,也是学生“磨耳朵”的一个过程。由于陶笛的音色比较优美、空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吹陶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的音乐学唱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一些声势律动的动作,丰富学生的演奏样态,让陶笛演奏更具有艺术表现力。可以说,陶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门“小乐器”,陶笛不仅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还是学生音乐学习的一种工具。陶笛这种“小乐器”,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音乐之美。
著名音乐教育家詹姆士·墨塞乐曾经说,乐器教学是一个人更好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桥梁。一个小小的乐器,是一个“大大的世界”;一个小小的乐器,能呈现出“大大”的精彩。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小乐器”,有效应用“小乐器”,让“小乐器”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三、让“小乐器”彰显“大精彩”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如何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呢?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引入“小乐器”,它不仅能让音乐作品得到丰富的表现,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学生的创新品质,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绽放精彩。针对“小乐器”进课堂,教师应对“小乐器”进行分类,如“管弦类小乐器”“弹拨类小乐器”“打击类小乐器”“键盘类小乐器”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邀请一些“小乐器”专家进课堂授课,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创建“小乐器场馆”,促进学生对“小乐器”的互动与交流;应经常组织同一种“小乐器团队”“小乐器社团”进行合奏、齐奏,彰显“小乐器”的魅力,让“小乐器”真正走进学生的音乐学习之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小乐器”与学生的生命融合,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应给学生的“小乐器”展示搭建舞台、提供契机,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应组织学生进行“小乐器展示”“小乐器演出”等,一方面彰显学生的“小乐器”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体现“小乐器”的无穷魅力;应积极地创编各种“小乐器”的校本课程,让“小乐器”续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篇章,续写学校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推进“小乐器进课堂”的过程中,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建立健全“小乐器进课堂”的规章与制度;要以“小乐器”为抓手,构建学校的艺术特色活动,推动学生的艺术校本课程开发;要加强“小乐器”进课堂的管理,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抖音平台推荐学校的“小乐器”活动,深化“小乐器”进课堂活动,进而提升“小乐器”进课堂的影响力。
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小乐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小乐器”进行系统化研究,充分发挥“小乐器”的育人功能,彰显“小乐器”的育人价值;要借助“小乐器”开发学生的智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能认识、接触到不同的“小乐器”;要积极鼓励学生学习不同的“小乐器”,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证明,教师将“小乐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能让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能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放飞学生的音乐梦想。
参考文献:
[1]王桐.唯物辩证法视角下的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J].艺海,2020(8):48-49.
[2]漆俊红.情境教学视域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民族音乐,2024(2):108-110.
[3]李玉霞.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基本要求与路径分析[J].大众文艺,2024(8):145-147.
[4]颜景会.小乐器大作用: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天津教育,2024(14):140-142.
[5]成国军.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亚太教育,2024(5):89-91.
[6]汤霞.小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J].人民教育,2023(24):67-68.
[7]吴会玲.小学音乐教学中小乐器运用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11):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