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   

作者: 李丹

摘   要:针对“双减”政策,教师既要“做减法”,又要“做加法”,要减少学科类的作业与培训,增加体艺类的作业与培训。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立足体育课堂阵地,带领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还要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帮助学生“减负提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 现状 原则 策略

健康是“1”,其他是“0”,没有了“1”,后面的“0”就没有任何价值。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工作、娱乐等一切活动的前提,压力过大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的影响。对此,国家颁布了“双减”政策,要求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学生的休息时间与锻炼时间,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不仅要减少对学生作业的布置,还要优化作业的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做到“减量不减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立足体育课堂阵地,推进体育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又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一、小学体育家庭作业开展的现状

虽然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义务教育课程,但是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家长没有把体育课程摆到应有的位置。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前,教师基本不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原因之一是教师、家长、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大家的思想意识中,家庭作业是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专利”,其他学科从来不需要布置家庭作业。原因之二是学生没有时间,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家庭作业本已较多,做完这些作业,还去参加培训,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即便教师布置了体育家庭作业,也没有学生去完成。

在“双减”政策颁布之后,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体育课程的价值。“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拥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获得了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为教师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笔者通过对本区多所小学调查发现,92%以上的体育教师经常给学生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并且做到有检查、有评价、有反馈;83%以上的学生对体育家庭作业感兴趣,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体育家庭作业;32%左右的家长经常陪伴学生参与锻炼,自觉与学生共同完成体育家庭作业。与此同时,笔者对教师设计的体育家庭作业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部分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作业的内容与形式都比较随意,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作业布置整齐划一、千人一面,没有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和布置。比如,针对跳绳运动,就没有具体规定每天跳几分钟,每分钟跳多少个,优秀生每分钟跳多少个,学困生争取每分钟跳多少个。体育作业设计简单机械,缺乏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机制尚不健全,多数教师对学生体育家庭作业“有布置无检查”,流于形式;对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的评价过于简单,对学生的锻炼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没能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

二、实施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意义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是一种在家里进行身体锻炼的作业,许多教师之所以对体育家庭作业不够重视,是因为没有领会到体育家庭作业的重要性。体育家庭作业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一)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

针对学生的体育家庭作业,学生既可以在家中练习,也可以在社区锻炼,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的健身有了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丰富的资源,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体育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40分钟,学生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练习,其运动技能和能力未必能够形成。因此,教师要将课堂中的练习项目设计为家庭作业,布置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以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比如,现在的社区体育设施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器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设计一些体育家庭作业,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是“双减”政策的载体

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双减”政策,学校应从微观层面采取相应措施贯彻落实,助推“双减”政策的落地。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是“双减”政策的重要载体,是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推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运动机会,不仅能把学生从“书堆题海”中“解放”出来,还能让学生走出书房,让学生的身体运动起来,心情愉快起来。

(三)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影响着生命的质量。体育作为一门以运动为主要方式的学科,在“五育”中具有桥梁的作用,是连接德育、智育、美育、劳育的纽带,能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人的智力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体育锻炼可以强健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是一项综合性作业,既锻炼了学生身体,又调节了学生紧张的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德智体美劳”融为一体,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四)小学体育家庭作业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抓手

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许多学生耐挫力不强、自信心不足、缺少恒心和毅力。针对学生心理素质薄弱的现象,学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以布置体育家庭作业,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体育家庭作业变成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抓手;可以布置一些亲子合作的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练习,共同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既增加了学生与父母交流的机会,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又构建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布置一些具有技巧性、挑战性的体育练习作业,提高学生的耐挫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三、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的原则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业,它不是以书面方式完成的,而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具有实践性、体验性、沉浸性的特点。有效的体育家庭作业设计,需要遵循以下两大基本原则。

(一)生活性原则

生活即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场域,也是教育的方法。巩固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是体育家庭作业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体育家庭作业时,要坚持生活性原则,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生活化情境;要利用生活化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和掌握运动方法。比如,为了训练学生的臂力,笔者布置学生“拎水”“运粮”等任务;为了提升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笔者给学生设计“走板凳”“爬绳网”等作业。生活化作业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感受到体育锻炼的魅力,在练习中享受生活的美好。

(二)游戏性原则

体育家庭作业以身体练习为主,很是考验学生的毅力。如果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机械枯燥,学生就不会喜欢,很难坚持不懈地锻炼。而游戏是学生最喜爱的一种方式,如果把体育家庭作业游戏化,将身体练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学生一定会非常喜欢,就不会半途而废。在设计体育家庭作业时,教师应遵循游戏性原则,将游戏与体育有机结合,把游戏精神与体育精神融为一体。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单纯的“高抬腿”练习设计为“跑楼梯”游戏,把纯粹的“短跑”运动设计为“追逐跑”游戏,将单一的“立定跳远”练习设计为“过小河”游戏。体育家庭作业游戏化,趣化了体育作业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四、提升体育家庭作业效率的策略

(一)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兴趣既是体育家庭作业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学生积极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前提。如果学生对教师设计的体育家庭作业不感兴趣,那么教师的设计就是失败的。要想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就必须增强体育家庭作业的趣味性,让体育锻炼变得有趣、好玩。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运动场景,把体育运动融于生活,让体育家庭作业具有情境性,学生自然会对体育家庭作业内容产生兴趣,会积极参与。再如,在教学“乒乓球”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类家庭作业,如“运球过河”“投球入盆”“垫球接力”等游戏,这些游戏既好玩又轻松,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基本功。

(二)增强指导性,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

针对优质的体育家庭作业,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还要用心指导,不仅要帮助学生强健身体,还要帮助学生提高运动技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了提高体育家庭作业的效率,教师必须对学生和家长进行科学的指导。针对学生的指导,要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在布置作业时,对学生提出相关注意的事项。针对家长的指导,要强调陪伴与合作,尤其是科学、安全的练习要求,可以利用微信平台,适时推送一些体育教学视频,组织学生和家长观看,使家长懂得如何控制好运动量,掌握好运动时间。

(三)增强合作性,让家长配合支持

父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家庭作业的监督者、指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需要家长与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开展体育运动,增加家长与学生的互动,这样的方式既融洽了亲子感情,又提高了练习的效率。比如,在教学“俯卧支撑”动作之后,笔者布置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将该内容设计为体育家庭作业(一人双手撑地俯卧,另一人抓住他的双腿,使身体与地面保持一致),要求父母和学生一起完成这个作业,并让他们进行比赛,比一比谁的“俯卧支撑”动作标准,谁支撑的时间更长。

(四)增强评价性,注入持续锻炼的“动能”

小学生的兴趣维持时间往往比较短暂,对体育家庭作业一开始感到新鲜,比较认真,但是时间一长,兴趣就会逐渐降低,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会逐步减退。教师要想提升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的效率,就要不断地给学生“激趣赋能”。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评价策略,达到以评促练的目的,为学生注入持续锻炼的“动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实施作业评价时,教师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既关注学生参与练习的态度,又关注学生练习的结果,采取分层评价的方法,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的评价要求。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体育家庭作业为抓手,做好“体育加法”,用体育家庭作业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助推“双减”政策的落地。

参考文献:

[1]王慧娜,张振强.“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J].体育教学,2022,42(11):29-32.

[2]沈晓东.“双减”政策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设计优化与实践[J].新体育,2024,(12):85-87.

[3]张卫,杨慧.利用家校合力提升体育家庭作业实效[J].现代教学,2024,(11):72-73.

[4]谷小兵,董志周,万宇.“双减”背景下家庭体育作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J].红河学院学报,2024,22(3):136-139.

[5]陈忠.暑期体育家庭作业“六个一”的实践探索[J].体育教学,2022,42(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