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者: 钱梦月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专项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依据学习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综合运用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任务群 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内容主要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加大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运用任务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既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识字、写字和语言材料积累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习惯。

(一)专项识字

识字教学既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写字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基础,更是语文学习的开端。基于识字教学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识字作为一项专项内容,以识字为主题设计专项学习任务群,综合运用多种识字策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识字实践活动。比如,字理识字、儿歌识字、图文对照识字、归类识字等。教师要根据识字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具体的识字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识字规律,提升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信息技术,进行专项自主识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分析字形与字的音、义之间的关系。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运用字理识字,明确本课所要认识的7个生字中,6个是形声字,一个是会意字。组织学生讨论6个形声字的形旁与声旁,运用“看图猜意”的方法对“伐、斧”两个字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伐”字的甲骨文,用“戈”这个工具表示砍人的头,本义是“砍、砍杀”的意思;“斧”字的甲骨文上面表示手,下面表示斧子一类的工具。最后,要求学生对本课13个生字进行识字练习。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识字时,要指导学生依据方法自主识字,在学以致用中掌握识字规律,提升识字能力,进而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二)语言积累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语文课程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语言积累的主题,设计语言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开展语言积累学习,通过大量的语言积累发现语言运用的规律,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为例。首先,笔者组织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其次,组织学生带着学习要求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句介绍大青树下小学的模样。最后,提出问题:“大青树下的小学美丽吗?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组织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富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交流。让学生从“坪坝”“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洁白的墙”等词句中感受边疆的风貌;从第一自然段中“从……从……从……”“向……向……向……”的句式中感受文章的节奏感;从作者对树枝、鸟儿、蝴蝶和猴子的状态描写中感受环境的安静。这样,学生不仅积累了新鲜的词语,还体会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与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时,既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专项语言材料的积累,又要鼓励学生突破教学目标,从多个方面进行语言积累,丰富语言材料的内容,并将课内外积累结合起来。

二、发展任务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围绕阅读主题设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发展型阅读学习任务群,充分运用这三个学习任务群,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这三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既是学生阅读的基础,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确立阅读教学主题,围绕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的听、说、读、写活动,构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应根据任务群的特点,精心创设学习情境,给学生营造一个具体而真实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一课为例。首先,笔者让学生阅读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想一想: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什么?”其次,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预测后面的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通过“说一说”的环节,交流课文内容,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了解预测的规律。最后,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中的三个结尾,根据结尾的内容提示,进行合理预测,将预测结果记录在课本的空白处,并通过“读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说明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动物本性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的预测。

在创设学习情境时,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运用多种策略进行综合创设。比如,展示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等,不仅让情境形象生动,还让学生的学习自然发生。

(二)文学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性与艺术性。这使得“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学功能,特别是美育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实用性阅读的基础上,运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对文本进行文学阅读,通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运用和写作方法等,深入分析与欣赏,从中感受到文本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为例。首先,笔者播放本文的朗读视频,生动地呈现了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内容的情境之美和语言之美。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初步体会文本之美。再次,笔者提问:“秋天的雨美在哪里呢”?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雨的语句进行体会,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文中的空白之处。最后,在学生完成阅读与批注后,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笔者及时进行梳理与归纳:感受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特点;抓住比喻句和拟人句,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韵味。

在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文本阅读时,一定要紧扣学生对文本艺术之美的感受,通过“美在哪里”“是怎样表现美的”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寻找美、感受美、分析美,进而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三)个性阅读,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比较、推理、质疑、讨论等,对阅读材料表明观点,辨别是非、善恶、美丑,鼓励学生提出个性化的理解与感受,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课为例。首先,笔者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进行交流,通过“说一说”了解故事内容,厘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再次,抓住课文结尾“而身为宋国笑”一句,组织学生寻找农夫被笑话的原因。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农夫太笨,总是异想天开;有的学生说农夫太懒,不好好种田,总想不劳而获。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笔者进行引导与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最后,提出问题:“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故事吗?说一说你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寓言的表达特点,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在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追问与质疑,得出自己个性化的见解,尽量不以所谓“标准”答案来“规范”他们。

三、拓展任务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要求教师加强学生的阅读数量与质量,还对学生的每个学段提出了具体的阅读内容与字数要求。对此,教师可以运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设计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拓展阅读,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特别是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应用于课外阅读之中。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一课为例。首先,笔者组织学生围绕题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梳理与归纳,将问题合并为“宝葫芦有什么神奇之处”“宝葫芦有什么秘密”,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和王葆想要得到宝葫芦的原因。其次,向学生推荐《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最后,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线上与线下的阅读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整合学科,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创设多学科综合学习任务群,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与手段辅助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为例。首先,笔者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或借助信息技术收集“秋的声音”。其次,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秋的声音”,通过拟声词和信息技术进行呈现,让学生对“秋的声音”有一个丰富而生动的感知。最后,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通过交流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的声音”,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没有准确描写出来的“秋的声音”进行补充,丰富学生对“秋的声音”的体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从学习任务群视角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专项学习任务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让语文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胡亚琪.新课标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家长,2023,(25):94-96.

[2]廖碧兰.小学语文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落实[J].华夏教师,2023,(25):41-42.

[3]徐良英.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单篇课文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3,(9):46-48.

[4]吴旺娣.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4,(1):36-38.

[5]吴洁屹.基于单元学习任务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J].新课程研究,2023,(25):91-9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金陵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