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路径

作者: 钟露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分析影响学生专注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专注力 培养路径

专注力是指个体专门注意、专心注意的能力,分为专门和注意两个部分。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如果具有较强的专注力,就能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自动排除影响自己学习和运用知识的干扰因素,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影响学生专注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聚焦问题成因,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影响学生数学学习专注力的因素

(一)学生素质

学生素质对个人数学学习专注力的影响可以分为年级、数学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精力几个方面。如果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较弱,就无法理解教师的言语行为,经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容易获得消极的外界反馈,大脑也无法处在兴奋状态,进而影响听课的质量。另外,有的学生对数学学科不感兴趣,就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专注力水平有限,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

(二)教师教学

教师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专注力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风格、板书的美观度、教学的趣味性与逻辑性、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活动的丰富性,等等。例如,很多教师习惯性地将每个知识点作为独立的板块进行教学,没有引导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通过关注外界事物来缓解自己的紧张状态,学习专注力自然无法保证。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课堂的氛围和秩序,混乱的环境会剥夺学生的有意注意,让学生产生较多的无意注意,降低学习专注力。而有序、氛围良好的课堂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并参与到课堂讨论与实践之中,获得良好的反馈。这种反馈又可以进一步活跃学生的大脑皮层,让大脑变得兴奋,专注力也会随之提高。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专注力的路径

(一)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

良好的课堂秩序体现在人、事、物多方面的协调统一上。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明确课堂规则和要求,防止课堂无序且混乱。首先,要提前制定简洁的规章制度,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在每次小组活动、集体讨论活动之前,再次强调活动的要求和奖惩措施,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其次,要尽量排除教室内与本节数学课无关的物品。比如,上课前可以让学生整理桌面,将其他课程的教材收进书包,准备好数学课上要用到的书本、文具。同时,要提醒学生关闭教室门窗,减少噪声对学生听觉的刺激,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再次,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会疲劳,这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给学生带来新的刺激,帮助学生适度放松,并专注于新的学习活动。最后,教师也要考虑到数学课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违纪行为,认真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控制不利因素的干扰,使教学活动回归正确方向。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和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会自觉抵抗外界环境带来的刺激或诱惑。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引入日常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堂专注力。例如,在教学“可能性”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出示本月自己家里的电费、水费、天然气费的缴费记录,基于生活实例,让学生思考:“老师认为自己本月的用水、用电、用气量很少,不知道为什么交了这么多的钱,是否存在缴费不合理的情况?大家能不能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三)提高教学的逻辑性与趣味性

要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就要提高教学的逻辑性和趣味性,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紧密的教学环节、多样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为什么学”“学哪些内容”“采用怎样的方式学”“要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等问题。整堂课要包括导入、新授、练习、总结几大环节,每一环节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要一致。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使用故事、游戏、绘本、视频等素材,时间控制在2~3分钟,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讨论问题,做好学习准备。在新授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使用活动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教师示范讲解等不同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设计课堂练习环节,要围绕学生基础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在课堂总结环节,要请学生进行练习评价或课堂作业评改,并总结本课的知识点。教师要及时给出评价和反馈,让学生在课堂结尾处也可以始终保持专注。

(四)创造同伴互助的机会

良好的同伴互助既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提醒,优化课堂秩序,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同伴互助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专注力。例如,在低年级数学新授课上,考虑到学生自学、自控能力较弱的情况,教师可以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尝试解题,共同商讨谁的办法最合理、最正确,如果让自己站在讲台上讲这道题可以怎么讲、怎么做。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享小组合作的结果。学生前期注意力被相互讨论所吸引,后期注意力被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所吸引,专注度更高。而到高年级阶段,考虑到学生表现欲提高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与竞赛方式结合在一起,看哪一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任务。在此基础上,给出更具体的要求:小组学生不仅要展示探究结果,分析解题思路,还要说清楚各自在小组内负责的工作,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别人给自己提供了哪些帮助。在合作的具体要求之下,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五)合理使用注意力训练工具

培养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注意力训练工具,借鉴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力。比如,使用凝视点训练、视点移动训练、划消训练、舒尔特方格训练、听动协调反应训练等方法,将这些训练游戏、训练任务放进微课视频、教学课件之中,穿插进行。例如,在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凝视点练习:让学生用两分钟时间观察距离自己30厘米处A4纸上半径两厘米左右的黑点,尽量保持不眨眼,看一看能否发现小黑点变大再变小,直至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样的趣味训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回归课堂学习活动。

总之,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专注力。

参考文献:

[1]翟亚娟.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课堂专注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5):69-70.

[2]康韶芬.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课堂专注力的培养探讨[J].读写算,2024,(23):65-67.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潭口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