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
作者: 李丽红摘 要: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与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能够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合理地运用教育方法,建立良性的班级教育与管理体系,使学生在班级学习与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班主任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班主任是连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学生学习的整体建构者,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引领者。在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教育闭环,实现全过程育人,成就学生的未来。
一、与家长沟通,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
时代在发展,家长的素质也在提高,家长的素质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一个好的班主任,要能引领家长接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促使家长用最科学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的教育,这样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这种背景下,班主任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就孩子的教育达成一致呢?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班级教育与管理理念,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认知水平,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将这些理念、体系熟记于心,还要与家长沟通,将这些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传达给家长,让家长配合班主任的教育步伐,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循环。
其次,班主任要真诚相待、信任并尊重家长。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关键责任人,家长与班主任是学生启蒙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要想与家长实现有效沟通,班主任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开展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对家长真诚相待,信任并尊重家长。班主任切忌高高在上,也不能把姿态摆得过低,班主任是教育者,与家长是朋友式、战友式的关系,共同目标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班主任要在平等、友好的沟通过程中,指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家长的家庭教育与启蒙提供科学的理念与方法指导。
最后,班主任要根据不同家长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沟通方式,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比如,对通情达理的家长,班主任可以如实反映孩子在校的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存在的问题,找到最优的教育方式,提高家校共育的效率;对偏爱孩子的家长,班主任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委婉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诚恳且耐心地说服家长采取更好的方法教育孩子;而对放弃自己孩子的家长,班主任应该拿“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优点,将孩子的优点最大化地展现在家长面前,说服家长合理放低对孩子的要求,让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很多优点,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教育;而对个别极不配合的家长,班主任也要学会倾听,理解家长的观点,帮助家长理性地分析孩子的教育问题,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二、与学生有效沟通,形成完整的教育闭环
最早提出“教育是一个闭环”理念的是李希贵校长,他认为孩子犯了错,要经历“批评—表扬—激励—改进—巩固—养成”这个完整的过程,教育活动才算完成。在班级教育与管理过程中,“教育闭环”简单来讲就是班主任在批评完学生后,不能对学生置之不理,接下来一系列的“表扬—激励—改进—巩固—养成”过程才是极为重要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是有限的,很多时候他们无法理解班主任对他严厉批评的初衷,就会与班主任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需要和学生去“交心”,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让他们理解班主任的善意。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完成,学生可能就会误解班主任的行为,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要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就要掌握科学的沟通方法,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德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例如,班会是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途径,传统的班会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批评或赞扬的单方面信息传达的过程。在这种班会中,班主任与学生是不平等的,教师是权威的教育者,学生是被动的受教育者,没有发表想法与意见的时间与空间。班主任要意识到,学生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做出科学的规划,当学生确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后,他们往往会展现出强大的自制力。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指导,辅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目标。因此,在班会中,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同伴,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并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深耕教学,成就学生的未来
班主任不仅是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还是一名学科教师。学科教学是重要的育人阵地,因此,班主任要深耕教学,努力提升教学方式、方法、理念的科学性,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思想,促使学生实现知识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同步成长。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会渗透相应的德育思想,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也是德育渗透的关键点,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学习能力、阅读与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会更强,未来发展会更有潜力。对此,笔者在班级中建立了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阅读体系,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在每个年级都给学生安排了需要阅读的书籍,助力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对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刚刚入学,他们身上还是家庭教育的痕迹,不论是学习方法还是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生活中养成的,每个学生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个性化特点。比如,有的学生识字量较大,有的学生识字量较小;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对此,笔者购买了一些简单的绘本,让学生阅读。同时,还积极联系家长,让家长在晚上睡前陪伴孩子阅读绘本,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识字量和理解能力。
到了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兴趣了,也会主动去阅读了。这时,教师的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适当的书籍,如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等。对此,笔者在班级中购置了一些学生爱看的书籍,并给书编上号码,让学生每个星期交换着阅读。
到了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就具备了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从图书分类到借阅、换书,学生都能自主完成。此时,教师就可以适时推荐一些难度较高的书籍。比如,笔者带着学生阅读难度较大的《红楼梦》选段,并利用几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内容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特点,让学生对《红楼梦》形成初步的认识,为学生阅读名著奠定方法基础。
综上所述,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引领者,要积极与家长、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良好的教育管理体系。同时,班主任要重视学科教学的价值,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德育渗透等途径,充分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教育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永无止境的探索。班主任应以善良、博爱为准绳,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把美好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享受优质的教育。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万年县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