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导向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 施正芳摘 要:研究性学习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创造,聚焦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融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基于生活情境,立足开放时空,遵循科学程序,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范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式学习”相对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法,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探究为方式,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创造,聚焦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劳动意识、责任担当等素质的培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研究性学习非常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生活情境,立足开放时空,遵循科学程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学会种植盆栽”教学为例,谈一谈研究性学习导向下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范式。
一、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个研究主题展开自主探究与学习的活动过程。确定研究主题是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
“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材。”基于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给学生真实感,从而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真实问题,确立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例如,在教学“学会种植盆栽”一课时,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生活场景:小花家的院子里摆放了许多盆景,有苍翠欲滴的绿萝,有绚丽多彩的菊花,有形态各异的多肉,她家的院子美丽又温馨,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其次,笔者给学生展示了两盆绿植,包括一盆绿萝、一盆菊花,带领学生观赏盆栽,认识盆景,并说一说盆景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盆景美化环境的作用。最后,笔者提出用盆景美化教室环境的建议,激发学生动手种植盆栽的热情,巧妙地引申出“种植盆栽”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二、小组合作拟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拟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更是研究性学习理念的充分展现。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就是围绕活动主题,对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做出规划,确定具体的活动任务和流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共同拟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与合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教学“学会种植盆栽”一课时,在引出了“种植盆栽”的活动主题后,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种植盆栽需要准备什么?准备种植什么植物?种植的流程有哪些?每一步要注意什么?”在小组合作讨论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形成了较为完整、合理的活动方案。比如,材料准备阶段:种植盆栽前要准备好花盆、小铲、土壤、肥料、种子等;整个种植流程分为三步:一是选种(选苗),二是播种(栽苗),三是养护管理。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学生还明确了一些植物养护的技巧。比如,要根据植物的特性进行养护,喜干的植物要少浇水,喜湿的植物要多浇水等。这样的小组活动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能进一步提高活动方案的完整性。
三、亲身实践,经历活动全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亲手实践、亲自体验。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第三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让学”与“导学”双线并行,既要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确保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深度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学会种植盆栽”一课时,在组织学生拟定种植盆栽的活动方案后,笔者就引导学生按照计划展开实践活动。首先是开展“选种”活动,学生的种子来源有两个,一是从市场或网上购买的,二是自己家里收获的。学生带来的种子品种丰富,有番茄种子、赤豆种子、葵花种子、凤仙花种子等。挑选种子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二是挑选品质优良的种子。其次是播种环节,班级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每人都选择了一颗种子进行播种。在播下种子后,笔者让学生把花盆放在教室的窗台上,大家一起静待种子发芽。此外,为了激发学生养护盆栽的动力,笔者还设置了“种植小能手”的奖项,组织学生进行养护管理比赛,激励学生悉心照料、科学管理盆栽,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技术,形成劳动技能。最后,笔者还要求学生做好植物生长观察与记录,让学生结合数学、美术知识,记录盆栽的变化情况,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凸显实践活动的综合性。盆栽的养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既需要养护的技术,又需要耐心和恒心。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磨炼了学生的学习毅力和劳动精神。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系统、完整的过程,成果展示与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环节。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以及活动的成果,是评价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成败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这样的展示与交流不仅能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和劳动成果,还能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在成果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组织学生互评,也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活动经历和完成情况,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科学评价的宗旨是让学生进行感悟与反思,能助推学生学习进阶。例如,在教学“学会种植盆栽”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养好盆栽,笔者加强养护过程管理,定期组织学生展示评价,从而了解盆栽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对策。展示与评价环节不仅帮助学生改进了养护方法,还提高了学生的种植技术,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自信。
五、生成新的研究主题,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学无止境,教无终点。新时期的教师要有“大教育观”,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能把一堂课的结束当作教学的终点,而应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创新研究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生成新的研究主题,拓展新的研究项目与研究领域。例如,在“学会种植盆栽”教学中,在学生学会了土培种植法后,笔者还拓展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水培种植法,让学生用水培方式种植盆栽,并开展对比实验。比如,笔者设计了同时运用土培法和水培法种植绿豆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比绿豆在土中与水中的发芽快慢、生长状态等。针对新的主题展开深入研究,学生不仅能获得新的知识,学到新的本领,还能提升创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以研究性学习理念为指导,形成科学、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展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探析[J].新教育,2023(5):60-62.
[2]王煌辉.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J].家长,2022(23):135-137.◆(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