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作者: 周琳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落实而愈发凸显。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作用不只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启发性教育,更是弥补单纯的知识教育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红色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研究
红色文化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其蕴含大量、全面、高质量的教育内涵,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基于红色文化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必须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好榜样示范,用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打造红色文化多媒体学习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落实红色文化隐性教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
一、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对红色文化内容难以产生感同身受之感,因而也难以理解学习红色文化的意义,无法得到红色文化的滋养。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含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红色文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开展《欢欢喜喜庆国庆》教学时,笔者首先播放了新中国成立和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为学生创设红色文化教育情境。当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时,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在思想意识中树立坚定的爱国意识。其次,笔者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全名是什么吗?国歌的全名是什么呢?在升国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为什么全国都在庆祝国庆?大家是如何庆祝的?”通过问题将红色文化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红色文化情境中进一步明确红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二、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学习的体验,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更能让学生有效学习红色文化知识,体会红色文化含义,形成红色文化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红色文化,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红色元素,开展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后,笔者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红色文化绘画艺术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以“红色文化”相关元素为题材,进行独立的绘画创作,并进行作品展示,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笔者还组织“红色文化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知识竞赛活动。这种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红色文化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在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得到了凸显,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了强化,从而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做好榜样示范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示范,能通过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作为红色文化的倡导者与实施者,必须具备足够的红色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将红色文化的精华融于精神气质中、表现在行动中,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因此,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学习红色文化知识应该是日常的学习任务,是每日必读、必学、必反思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知识与精神融会贯通、内化于心,进而在工作中外化于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使学生从教师身上看到红色文化精神。
四、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成为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红色文化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为学生打造红色文化学习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微课视频导入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进而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教学活动。同时,在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过程中,笔者通过语言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红色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红色文化品质。比如,在播放了一段庆祝国庆视频后,笔者提问:“同学们,刚刚结束的七天小长假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国庆节。”接着,笔者继续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庆的相关故事吗?”与国庆相关的故事都与红色文化相关,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关键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忆性的思考,促使学生将红色文化知识融会贯通。
五、落实红色文化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隐蔽性强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群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方式,能“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达成教育的目的。落实红色文化隐性教育,能最大化地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与习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精神植入学生的大脑,深入学生的内心,影响学生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美丽文字 民族瑰宝》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多样性。我国文字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和历史发展不断变迁,形成了多种字体和风格。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欣赏书法艺术,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学习革命伟人的书法作品,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树立红色文化精神。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这幅书法作品进行鉴赏性学习,让学生从书法作品中感受毛主席的气魄与风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带领学生朗诵红色经典诗词,为学生打造不一样的红色文化课堂,开阔学生的视野。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红色文化的价值,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为学生指明成长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获得有助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文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教学中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研究:以陇南红色文化资源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3(1):91-97.
[2]汪小瑜,刘莉.活用红色文化,强化思政课的学科育人:以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四川教育,2023(2):19-20.
[3]尹莲子.红色文化资源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12):91-92.◆(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