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统编版教材中的信息进行备课

作者: 刘海江

摘   要:目前,小学阶段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从三年级的语文课本开始,每个单元均提出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备课呢?本文认为,可以从教材中七个方面的信息出发进行有效备课:(1)利用好目录;(2)利用好单元页;(3)利用好课后习题;(4)利用好“交流平台”;(5)利用好阅读提示;(6)利用好阅读批注;(7)利用好文本插图。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教材信息   备课

目前,小学阶段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进行编排。笔者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整理了有效备课的方法,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利用好目录

备课前,教师要在目录中寻找以下信息:这篇课文处于教材中的哪个单元?一般来说,一个单元有四篇或五篇课文,其中包含两篇到三篇精读课文,一篇到两篇略读课文。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祖父的园子》一文承担着精读、精讲、精练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课文。再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第二篇课文是文言文,那么第三篇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就是本单元的精讲课文,单元语文要素都要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落实。

二、利用好单元页

每个单元的第一页就是单元页,单元页归纳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指明了本单元的教学总目标、总任务,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单元页就引用了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的名言:“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这句话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教师要有捕捉信息的能力,“伟大的品格”是关键词,是单元的人文主题,单元文章中的主人公都有伟大的品格。

在单元页下部分,还有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落实这些语文要素。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基本是两点,偶尔会有三点,其包含阅读的语文要素和习作的语文要素。例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看不见,摸不着,要怎么体会呢?由此可见,语文要素的落实也是有难度的。在单元课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语文要素来设计教学内容,时刻牢记教学目标,带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如,“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这个语文要素强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去感受人物的品质,这就构成了一个教学目标。这是单元页给教师传递出来的重要信息。

三、利用好课后习题

课后习题能够准确定位课文语文要素的落脚点,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方向。课后习题一般有两三道题,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言文二则》有三道课后练习题:其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学生只有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课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就要设计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其二,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当然,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总结其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各种方法理解文言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其三,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习题旁边有个小泡泡:“用这样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这样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呢?我们观察例题会发现就是用组词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这就是其中一个教学重点,教会学生用组词的方法理解文言文中字词的意思。课后的生字也是重点教学内容,教师要在备课时将这些内容考虑进去。从课后习题入手进行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四、利用好“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出现在“语文园地”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关注这个板块。“交流平台”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进一步解读和分析,只有弄清楚交流平台每一句话的用意和指向,教师才能在教学中逐一落实语文要素,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连续细致的观察”,“交流平台”有三句话:“只有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写得准确。”“作者不但观察细致,还连续观察了一段时间。”“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这三句话通过“规律总结”的方式,告诉学生如何进行细致的观察。那么,教师在单元教学前,就应该合理规划,发一张“单元学习卡”给学生:(1)学每一篇课文时,请注意课文中表示作者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的语句,画出来并做批注,并且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做到的?(2)你觉得我们还可以如何细致观察?(3)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同时,试着连续细致地观察某种事物,准备好与大家进行交流。

五、利用好阅读提示

每篇课文开篇的阅读提示是教师需要关注的地方,它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方向。那么阅读提示怎么用?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阅读提示是“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小狗学叫》的阅读提示是“读故事,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想一想:故事的结局可能是什么”。两篇阅读提示均在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学习预测。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里的阅读提示则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提问,并尝试着解决。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战》里的阅读提示则告诉学生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六、利用好阅读批注

阅读批注也是值得教师关注的板块,因为编者的批注正是本课阅读的重点。统编版语文教材第一次正式出现“批注”的概念是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让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并且在阅读时体会人物的心情。实际上,从教材的编排来看,之前的教学就已经在给学生打基础。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交流平台”就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做了总结:“摘抄时,遇到写得生动的语句,我会在旁边写写感受,特别喜欢的我还会背下来。”其中,“写写感受”指的就是做批注。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也有意引导学生运用“批注”的方法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应把教学侧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高学生批注的规范性;第二,提高批注的数量和质量;第三,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七、利用好文本插图

文本插图是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的另一个抓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联系课文插图与文本,巧用直观的插图,帮助学生实现直观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对文本内容的把握。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中的“两茎灯草”一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由于缺乏实际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时有一定难度。在这种时候,教师借助插图,就可以将“两茎灯草”形象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叙事类文章中,插图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学弈》中的插图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体现。在写景类文章中,插图往往采用明丽的色彩,描绘出美丽的景色。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场之国》的插图十分优美,将读者带入了课文的情境。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自由观察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利用插图理解文章的丰富含义。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刷子李》中,有一幅黑衣和白浆的插图,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使学生深入地解读文本,在比较中印证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石阳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