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欲望

作者: 杜云鹏

摘   要: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写作、不愿意写作,甚至惧怕写作。如何破解写作教学之困,是语文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在最大程度上发散学生的写作思维,激活学生写作的灵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写作欲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出台,突出了语文学科“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效用,标志着语文教学改革走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话和写作教学长期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由于很多教师教学方法不正确、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评价方式不当,出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写”的教学状态,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欲望。因此,教师要思考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改变当前写作教学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与沟通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谈“写作”色变,逢“写作”皱眉。笔者曾对所在学校六个年级的学生做过一个抽样调查,在低、中、高三个学段中,喜欢写作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2.4%、49.7%和26.9%;愿意写作的学生占比分别为91.5%、36.5%和16.7%。从这一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喜欢写作和愿意写作的学生明显减少,学生的写作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弭。而在“你的作文一般是多少分?”的调查中,数据显示,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写话”平均分可以达到98分;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写作的平均分是71分;五年级、六年级学生写作的平均分是52分。这意味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能力并没有随着语文学习的深入不断提高,反而呈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

学生写作欲望与能力的发展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天赋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什么学生慢慢地都不喜欢写作文了呢?笔者在调查中听到最多的答案是:“写作文不就是抄作文选,然后背下来嘛。”还有一些学生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写的作文老师不喜欢,让他们重写,只有家长代写的,老师才不会让重写,分数也才会高。这意味着,作文评价模式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没有给学生自由创作与发挥的空间,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导致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渐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就是激发学生写作或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产生用文字表达的欲望,培养学生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乐于写作呢?教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在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的基础上,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良好写作习惯。在这种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才能保留热爱表达、乐于写作的初心,才能为学生长期的写作表达打下基础。

二、激发小学生写作欲望的策略

写作教学之所以难,根本问题不是学生“写不好”,而是学生“不愿写”,只要学生愿意写、坚持写,从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以自己的真情实感为核心,学生就能写出好的作品。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促使学生自觉、自发地进行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有情而作”。

(一)将写作教学融入阅读与口语交际

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是从口语交际练习到写话练习,再到写作练习的过程,阅读与口语交际练习是写作的基础,读写结合、说写结合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路径。对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写作教学内容细化,分阶段、分层次融入阅读与口语交际活动中,让学生高效积累写作素材,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时,学生在看到严监生吝啬的形象时纷纷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想要表达自己对严监生吝啬形象的看法。于是,笔者充分把握这一写作练习的契机,引导学生开展快节奏的写作练习,将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写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这一即时性的写作练习中,学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延伸学习的同时,也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连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领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是学生进行写作表达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强调让学生多观察、勤观察,但小学阶段的学生毕竟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敏感度不够,他们并不知道哪些事物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很难将生活素材运用到自己的表达交流与写作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将观察内容具体化,给学生提供观察的角度、方法与步骤,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看得见并且够得着的“观察支架”。

在这一方面,笔者的做法是让学生从班级生活入手,每天写班级日志。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班级又是他们最熟悉的地方,所以最好的观察区域就是班级。在刚开始写班级日志时,笔者没有限制字数,但很多学生依旧写不出来。针对学生无话可写的情况,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观察。首先,笔者会在每天的第一节语文课上讲述一些自己观察到的班级里的趣事、感人事、新鲜事。这样既能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又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察角度,从表达引向书写。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拓宽自己观察的角度,了解到一些自己没有发现、没有观察到的事情,针对日志的写作也就不是难事了。

(三)创新作文评价方式

小学生对外界的评价是十分敏感的,科学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在作文评价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及时、重视、鼓励”。例如,笔者在班级中设计了单元作文、班级日志、读后感、课堂练笔和考试作文等写作练习体系。对每一类作文,评价方式也有所区分,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在单元作文中,笔者采取的是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首先让学生修改文章并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小组互批、互评,找出亮点和不足,最后教师进行评价、反馈,形成定稿。通过这三道关卡,学生的作文质量会越来越高,成就感和获得感也会越来越高,表达能力不断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最大限度地保留学生乐于表达、交流和创作的初心,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与价值。在这种写作教学中,学生能爱上写作,自觉将自己所看、所思、所想真实地用文字记录保留下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