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作者: 管晓莉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能够为学生打牢成长基础,培养优秀的人才。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究了单元整体教学方法,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并从显性、隐性两个方面入手,系统地研究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旨在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整体教学 教学设计
如今,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的质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线教育从业者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展开系统性的研究。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概念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整体教学为理论基础,并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生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中,整体教学将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工具,通过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学习中展示自我价值,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中成长,完成教学目标。而格式塔心理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学生融入学习情境,以感知的方式学习知识。它要求教师将学习情境转变成统一的整体,并将其全面呈现给学生,以便于学生成长。
单元整体教学在两者的相互融合中产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从整体角度分析教学问题,通过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完整理解单元内容为切入点,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单元知识。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递进性,侧重于学习的实践性,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性,在一些语言类学科中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就目前而言,应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教师数量较少,大部分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将单元细分为若干板块,让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环节的内容后,立即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中。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大量理论知识,但是学生的知识消化能力有限,如果以传统方式划分单元教学内容,学生就得不到足够的时间来消化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同时,小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一旦对某个环节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下个环节的知识吸收,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三、通过显性关联,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工作
(一)关联单元编排栏目
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设计严谨性较强,各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也有明确的学习要素。其中,各个栏目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联。例如,《女娲补天》一文的人文主题是让学生体会神话故事的魅力,学习神话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而其语文要素则是讲故事。课文融入各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涉及历史、人物等,构成一个内在的、具有密切关联性的整体内容。而各个单元又通过语文要素,承担起“分析课文,理解表达的思想情感”的重要任务。而且,教材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教学价值的差异,划分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并配合课外阅读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编排栏目。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利用单元编排栏目,充分挖掘单元中各个语文要素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先理解人文主题,再分析语文要素,充分吸收理论知识,将精力集中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单元编排栏目的有效关联后,学生可以领会到各个单元的内在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关联单元练习和导读系统
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课后练习涉及两个方面,分别为思考题与练习题,教师可以通过理解交流、积累应用、拓展实践三个途径,合理分析问题,并配合使用朗读、默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背诵、摘抄词句、段落,完成知识的有效积累。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单元练习和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通过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知识,从而深入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例如,《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共同被编选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些故事都说明了人生的道理,对于学生的成长有较大帮助。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交流的方式,熟练应用讲故事的方法,将课文内容融入口语交际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到自己的记录本上,学习其优秀的表达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编排单元练习内容时,要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可以从讲故事开始,逐渐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升华,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提升自我表达能力与逻辑整合能力。
四、通过隐性关联,实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升华
(一)关联学生的学习评价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要放在“逆向教学”中,即明确具体的单元教学目标后,科学预估学生可以获得的学习成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课文知识,在设计学习活动之前完成学习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嵌入式评价模式,根据能力养成、知识掌握、习惯培养等多个方向,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综合分析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在之后的学习活动中可以充分吸收教材知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真正价值。
例如,在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科学设计学习评价内容,促使学生了解蝙蝠与雷达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现代工业与生物界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评价。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学习评价不再是教学的收尾环节,而应是教学的起点。教师要逐渐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双重影响下,得到语文学习方面的进一步成长。
(二)关联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科学的学习活动,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要注意的是,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机械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确立好合适的单元学习目标后,教师需要规划好单元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符合现实生活的学习情境,并在情境教学中凸显语文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语文知识的内在逻辑,提高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考虑学习活动的整体性,不能让活动之间失去关联,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不连贯,影响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带领学生回忆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配合单元学习,将单元中的其他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让学生再次沉浸到单元主题中,提高学生的课文学习效率,提升教材学习资源的利用率,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参考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合理改变教学方式,设计更适合学生的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小学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单元整体教学,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萍,杨春容.基于案例分析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J].语文建设,2021(12):83.
[2]祁明艳.小学语文单元起始课教学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1(02):47-49.
[3]曾祈佳.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创意探索[J].华夏教师,2020(13):75-76.◆(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奥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