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 曹会玉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整合学习内容、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学习评价,还要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富有结构性、建构性和创造性。“深度学习”既包括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也包括学生的合作性学习、展示性学习。“深度学习”是对学生的音乐学习样态、品质的一种描述,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深度学习” 学习样态
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培育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深度学习”。音乐“深度学习”既是一种高阶思维、高阶认知的学习,也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一、整合内容: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富有结构性
“深度学习”是一种整合性的学习。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按部就班地展开音乐教学。这样一种教学,秉持的是一种“课时立场”,导致学生的音乐学习缺乏整体性。要整合学生的音乐学习内容,教师就要站在“音乐课程”的立场上,对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让课时教学更丰富,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具有整体性,从而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彰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价值。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但可以整合教材单元中的相关内容,而且可以将其他学科或者学生的生活资源、素材融入学生的音乐学习之中。
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春天的歌》时,笔者以教材为载体与媒介,导入丰富的内容。首先,从欣赏《滴哩滴哩》《到郊外去》到学唱《春天来了》《旅行之歌》;其次,引入小提琴协奏曲《春》、二胡曲《空山鸟语》;最后,引入音乐游戏与集体舞。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逻辑性、层次性和结构性,笔者将这些内容整合,研发设计了单元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体验性活动”“表现性活动”“创造性活动”“理解性活动”等。在每一个活动类型中,笔者又创设了丰富的活动内容、独到的活动形式,从情感主线、音乐要素以及文化视角展开教学。以“体验性活动”板块的内容为例,笔者设计的活动内容有“找春天”“音的长短”“画春天”“享春天”,等等。通过整合相关的音乐学习内容,笔者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对相关音乐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的音乐“深度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整合,笔者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富有层次性、结构性、整体性;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获得了一种立体性、整体性发展;让学生的音乐学习不再碎片化,而是走向一种关联。
二、创新方式: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富有建构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十分注重学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掌握,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的机械“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的音乐知识,对学生的音乐技能进行“揠苗助长”式的训练。虽然学生看似会唱、会演奏,但是不能领悟音乐作品的内涵与精神。要想改革音乐教学方式,教师就要启发学生的“音乐思考”,引导学生的“音乐探究”,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感受与体验,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加音乐活动与实践,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小事情》时,很多教师往往就是让学生跟随自己进行模唱,这种单一的、机械性的、被动式的学练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了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体验,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多个不同的环节,变换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多元、更丰富。首先,播放背景音乐《小事情》,让学生展开纯粹的音乐欣赏,获得音乐学习的“原初体验”。其次,让学生自主地、自由地加入一些动作,调动学生的肩、腿、腕、手臂,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再次,让学生自主学唱音乐,感受、体验音乐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唱,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音准以及识谱方面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畅谈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让学生相互欣赏、相互接纳,共同提升。
在深度的音乐学习之中,学生可以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因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也要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表达形式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以多元化的方式学习音乐,能促进学生音乐审美水平的提升。
三、优化评价: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富有创造性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的感官全面参与、全面投入的一种学习过程。为了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不仅要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还要优化学习评价。评价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内驱力。“深度学习”的音乐评价,是一种多维度的评价,它既观照学生的音乐认知,又观照学生的音乐情感与音乐经验。在评价的方法上,教师不仅要注重结果性评价,还要注重诊断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教师要让“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一体化”的音乐教学,将学生的音乐学习目标、过程、内容和方式整合起来,注重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过程、评价管理的交互性。
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小狗圆舞曲》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聆听,对音乐的旋律以及风格有所感知和理解;其次,引导学生分段对比聆听,让学生细细品味音乐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对学生的音乐聆听、音乐审美、音乐感受与体验加以引导,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合理(如有学生认为,作品的第一乐段比较欢快,第二乐段比较安静,第三乐段又恢复了欢快)。对此,笔者让学生结合音乐作品的旋律,想象小狗在作品中的表现。这个驱动性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学习超越了对音乐技法的分析,如有学生认为,在第一乐段,小狗在自由地玩耍;在第二乐段,小狗在静静地睡眠;在第三乐段,小狗醒来恢复了玩耍的姿态。对学生的自由想象,笔者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的想象走向多元、走向深度,如有学生说,在第一乐段,小狗在和其他小狗或者小动物嬉戏;有学生说,在第二乐段,小狗在晒太阳。评价催生了学生的音乐想象,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有激情;唤醒了学生的音乐元认知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音乐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调节、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评价不是为了证明、甄别和选拔,而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音乐想象,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用好评价手段,让评价真正发挥出调节与促进的功能。评价能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的音乐学习创造性。
音乐“深度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还注重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度研究音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学情,精心设计研发音乐教学方案,让音乐教学富有针对性、生成性和实效性,能切入学生音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的音乐学习不断进阶,促进学生音乐学习力的发展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蔡瑶.以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J].北方音乐,2015,35(1):127.
[2]黎永霞.运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的研究[J].学周刊,2020(8):153-154.◆(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新教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