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旅游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韩涛摘 要: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各类红色旅游资源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中职历史教学的质量,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红色旅游资源 中职历史教学 有效运用
红色旅游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形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历史遗存,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肩负着传承与弘扬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战略使命,也为中职历史教学和思政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旅游是一种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好方式,其中,红色旅游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历史知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红色旅游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更应认清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在重视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其中,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回顾过去,而红色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红色文化及其精神的载体,可以为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最佳的路径,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加大实训课程的力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红色旅游资源运用到中职历史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促使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融入旅游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红色旅游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传统中职院校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对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仅以讲述教材基本内容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没有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中职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没有挖掘二者的共通之处,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实践类教学较少
中职院校在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上,往往以专业类实践课程为主,对于历史类实践课程的重视不足,忽视了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而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更应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教育相结合,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红色旅游资源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寻找教材与红色旅游资源的结合点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要认清自身职责,重视学生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积极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入红色旅游资源,寻求教材与红色旅游资源的结合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制订教学计划,选择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以《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课为例,为了使学生深刻感知中华民族的不屈与抗争,教研组根据颍上县的革命历史文化设计了教学方案,由教师组织学生收集该县城在抗战时期的相关史料,查阅县志、采访经历过抗战时期的老人,将口述历史与实证历史有机统一。在此基础上,教研组结合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对教材进行重构,鼓励学生拟写导游词,并进行现场讲解,教师再及时指导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本地历史文化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在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由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基本以旅游业为主,针对性较强,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当下流行的微课来开展教学,利用微课将教学内容和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融合,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真实的旅游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工作内容,提升岗位适应能力。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课为例,在探究学习中,笔者在课前通过钉钉软件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收集本县关于北伐战争的历史,并参观相关的景区,接下来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将相关内容表述出来,依托教材、史料及所学知识,讲好革命故事,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来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代入感和体验感。这不但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相关的历史知识,而且帮助学生提高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
(三)增加实践类教学的比重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职院校在开展实训课程时,大多以专业类实训课程为主,对其他文化课程的重视明显不足,实践类课程占比较少,甚至很多文化科目并不设置实践类教学课程,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三观的形成。
红色旅游资源的引入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在将红色旅游资源引入中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专业特点,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在提升学生认知程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课为例,笔者首先利用微课展示了本县著名的黄家坝暴动的史料,引导学生主动将本县的革命史与中国革命史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后,笔者又利用学校的党员活动日,组织学生前往黄坝乡实地参观革命旧址和烈士纪念碑,对学生开展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参观红色旅游景点能够帮助他们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未来工作的认知度。在中职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中职旅游专业实训类课程,并将其与历史教育相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博物馆或烈士陵园合作,派遣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深入参观,做志愿者,促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
总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一种途径,深受人们欢迎,社会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加大,旅游管理专业在近年来也得到发展。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产物,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内涵,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市场中有着重要地位。因此,在中职院校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丹丽.红色旅游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和途径分析[J].西部旅游,2020(12):78-80.
[2]杜嘉文.红色旅游资源融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探索:以中共会宁县委党校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9):191-192.
[3]桂镕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红色旅游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农村实用技术,2019(12):12-13.
[4]丁春砚.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吉林省为例[J].林区教学,2017(5):4-5.◆(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