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融合的途径研究
作者: 黎爱辉摘 要: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初中阶段的各科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音乐教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教育水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基于此,笔者对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融合的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促进音乐教育与德育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 德育 途径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德育融入全学科教育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能够通过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出情感和思想,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德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一、德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当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修养。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德育已经发展了较长的时间,它与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不论是在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评价方面,德育与思想政治课程都有一定的区别。在初中阶段,德育工作更注重与各门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社会正在以一个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国家也在不断要求学校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素养的全能型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德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需要切实开展好德育工作,积极地将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融合。
二、德育与初中音乐教育融合的价值与作用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歌词等,体会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以及鲜明的艺术特征。德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与道德教育,在初中音乐教育中融合德育,能够使德育与具体学科教学相辅相成,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与文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人们的心境,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将音乐教育与德育进行融合,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感受音乐带来的强大力量。
音乐能够表达出非常浓厚的个人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蕴藏在音乐中的艺术美。例如,在教学《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演唱的过程中投入较多的感情。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通过这首歌曲传达出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教师这个职业的神圣与伟大。
(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音乐作品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美德的外在表现,美好的音乐作品能够提升学生辨别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初中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真善美,并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推动学生用正确的“三观”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学生在课堂上接受音乐教育时,能够获得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不断地净化思想与心灵,形成乐观、积极的思想态度。除此之外,将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效融合,还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优秀的品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推动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学科,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财富,学生能够通过音乐与其他地区、国家、民族的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接受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受到良好音乐作品的熏陶,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善良宽容的品质。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情绪,促使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音乐具有非常巨大的魅力及感染力,能够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合德育,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音乐作品传递的真善美。
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播放《龙的传人》这一首歌曲的时候,学生一般都能跟着一起演唱,这是因为这首歌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无形之中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途径
将德育与初中音乐教育进行融合,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分属于不同的教育类型,只有选择适宜的融合途径,才能够使初中音乐教育与德育真正融合,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的是教师利用一些实际案例进行课堂引入,并将这些例子与教学内容充分地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就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启发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地使用教材中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展开深入讨论的话题,鼓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德育中去。
在正式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充分调研学生现阶段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将一些需要讲解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有效结合,从而挑选出合适的相关案例。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有一定的相同点,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会更加具有多样性。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而对教学内容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不断地优化自身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推动德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落实。
例如,《雨花石》《在灿烂阳光下》等歌曲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较为充分地挖掘歌曲中蕴含的哲理。再如,在《念故乡》中,作者想要通过音乐表达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该首歌曲的教学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我国的和平及富强都是来之不易的,进而激发出学生对于该首歌曲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二)注重课堂“主战场”
课堂应当是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相融合的“主战场”。德育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而言,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细致研究并挖掘音乐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将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与德育目标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音乐的形式感受德育的影响。同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在无形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能够在音乐教育中不断完善自我,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歌曲教学、音乐欣赏等方面实现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融合,在培养学生歌唱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态度,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向上的力量。
(三)注重课外活动
初中音乐教学的形式较为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相关技能与素养,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锻炼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感受艺术的价值与魅力。课外活动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延伸,教师能够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德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形式。通常而言,德育较为枯燥,学生对机械的德育方式较为抵触,德育的效果往往不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德育与音乐课外活动进行融合,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德育,从而显著提高德育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德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德育的效率与质量。
(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合音乐教育与德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生审美品位、道德品质、思想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校园内进行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观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将音乐教育与德育进行融合,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的情操,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乐观地成长。
(五)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德育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穿插相应的德育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在音乐教学中“见缝插针”地进行德育,充分地结合音乐教学的实际内容,并做到不偏离音乐教学的主题,不脱离音乐教学的实际。例如,教师可以制订科学的音乐训练计划,引导学生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德育,并不仅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听音练耳”的活动,帮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始终保持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最后的课堂学习小结中进行知识总结,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在初中阶段融合音乐教育与德育,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与意义,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江琴.德育视角下的初中音乐德育教学实践[J].试题与研究,2023(12):171-173.
[2]刘雨欣.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路径探究[J].品位·经典,2023(8):138-140.
[3]张冬晨.初中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策略[J].中国音乐教育,2023(3):18-22.
[4]曾月华.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课堂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2023(6):87-89.
[5]戴玮.德育视域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J].吉林教育,2022(31):52-54.
[6]朱菲.初中音乐教学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J].新智慧,2022(29):64-66.
[7]黄笑颜.关于德育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J].科幻画报,2022(10):176-177.
[8]薛金.初中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22,38(2):59-62.◆(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