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研究
作者: 黄仲华 金蓉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注重方法的指导。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在编排课文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加入了阅读策略的教学单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实现独立阅读。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探究了教师如何正确利用“阅读策略单元”,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策略单元 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发展阅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在三至六年级的教材中有梯度地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细化了各项能力要求,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谈一谈“阅读策略单元”的教学。
一、关注学习提示,选择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单元”的课文前都设有“学习提示”,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课文阅读具有导向功能,是阅读课文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提示”中的内容,明确阅读的任务和目的,选择适合这篇课文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例如,《竹节人》一课中的“学习提示”第一句话就明确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很多阅读方法,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才能深度阅读与理解课文。本文的“学习提示”给学生提出了三个任务,这些任务实际上就是三个具体的阅读目的,隐含在其中的真正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比如,第一个学习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个任务具有实用功能,学生需要从课文中提取相关信息,才能完成任务。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快速浏览的阅读方法,在课文中迅速找出与学习任务有关的段落,再进行细读。本文第三自然段讲述了制作竹节人的材料、具体步骤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第十一自然段列举了得意之作——“齐天小圣”的外形特征,第十二自然段描述了“金钩大王”的神气模样,第十三自然段突出了竹节人手拿偃月刀和蛇矛的威风凛凛,综合这四个自然段的内容,就可以完成一份比较详细的玩具制作指南。而课文的第八、九、十、十五、十六自然段都是介绍怎样玩竹节人的,将这五个自然段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圈画出段落中表示连续动作的词语,就可以了解玩竹节人的细节和精彩之处,也就能教别人玩竹节人这种玩具了。这样带着任务去阅读,学生能有的放矢,迅速从课文中找到需要阅读的内容,并挑选与阅读目的相匹配的阅读方法,直奔学习目标,提高阅读效率。
二、完成课后习题,梳理阅读方法
课后练习是编者精心设计的成果,是教学重点与难点的集中展现,凸显了单元语文要素。“阅读策略单元”中的课后习题编排和其他单元不同,它的重点在于阅读方法的掌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因此,教师要对课后习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例如,《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着重介绍了人类对地球以外太空中的生命的寻找过程,课文的“学习提示”中介绍了这篇课文是一位同学为了弄清楚“除了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的问题而找到的阅读材料。课后习题一以“泡泡图”的形式展示了学习伙伴的做法。因此,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课后习题,了解他的做法是:仔细读与问题相关的内容;查找相关资料,帮助自己理解存在的疑问。课后习题二提出了探究式的问题,要求学生带着新的问题再次回到课文中去阅读,尝试独立运用阅读策略解决问题。基于这两个课后习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梳理自己在阅读课文时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只要是有助于读懂文章的方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充实已有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方法的选择范围。
三、及时迁移训练,运用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体悟、总结与实践,才能充分掌握。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习得阅读策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开展迁移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阅读方法,深化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故宫博物院》是一篇略读课文,由四份材料组成。材料一是对故宫博物院进行全景介绍的说明文;材料二讲述的是太和门失火的故事;材料三是一份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截图;材料四是一张故宫博物院的平面示意图。“学习提示”要求学生完成“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的任务,学生就需要迁移运用前面两篇课文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材料一与学习任务关系密切,细读时学生需要思考哪些是关键信息,及时提取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方位词和表示具体位置的词语,初步设计出参观路线图。阅读材料三的最后一个段落后,学生会知道午门是参观入口,参观结束时只能从神武门或东华门离开,不能逆行。阅读材料四,学生会知道只能到白色区域参观,不能到未开放区域参观。学生可以根据后面两份材料中的信息来修改并完善参观路线图。每个学生都设计完参观路线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成果展示与汇报,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画的参观路线图,并解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小组成员则对同伴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评价。通过实际练习,学生所学的阅读策略得到了迁移与运用,他们能学会如何运用阅读方法独立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使用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
交流平台是“学习园地”中的一个栏目,大多以同伴交流学习心得的形式出现。“交流平台”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围绕单元选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和学习方法展开探究、梳理。在“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好“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阅读方法,使阅读更加深入。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主要围绕“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一主题展开,回顾和总结了整个单元使用到的阅读策略。在学习这个栏目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扮演各个学习伙伴,读一读他们交流的内容。在具体了解了“交流平台”的内容后,组织学生谈一谈自己在本单元学习中的收获。比如,有的学生说:“我在阅读《宇宙生命之谜》时,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阅读课文,发现课题中的‘谜’指的就是‘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由此可见,课文题目就揭示了阅读目的。”“交流平台”能将语文要素具体化,较为详细地呈现本单元的知识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总结出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
总之,“阅读策略单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指导、以单元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单元整体学习,高效掌握科学的阅读策略,为学生阅读与理解课文提供工具基础。
参考文献:
[1]周腾. 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2]杨斌.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落实策略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2021(3):52-54.◆(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高新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