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教学原则

作者: 钱春来

摘   要:“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既是课堂教学的法则,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这十二个字黄金教学原则的指引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不断进阶。因此,教师要精心预设,实现限时讲授,通过限时讲授,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学习时空;在反馈评价的过程中,要催生、引导学生的踊跃展示。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让学生的学习不断地进阶。

关键词:小学数学   限时讲授   合作学习   踊跃展示

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的逻辑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对规律的认知、解读所形成的经验总结就是“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主观的,“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这十二个字就是对教学规律的认知和概括,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让学生的思考、探究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十二个字”黄金法则的指引下,教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彰显数学学科的核心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预设:实行限时讲授

预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有效的教学应建构在精准的预设之上。预设是对教学流程的整体规划,不仅从内容上予以规定,还从时间上予以规定。“讲什么”“怎样讲”“什么时候讲”,对教师来说,都是教学的艺术。预设,就是要警惕在课堂上出现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限时讲授是对讲授的一种“硬性规定”,这种“硬性规定”说到底就是为了防止教师的讲解过度、讲解“僭越”,要求教师精简相关的讲解内容,预设精讲的时间节点,讲究讲解的策略。比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拥有了关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经验。对此,笔者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推导方法,将相关的问题与困惑记录下来。其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与探究,将疑问与困惑放到小组内研讨。在学生研讨的过程中,虽然一部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是另一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最后,当学生通过“组内”“组外”研讨不能解决相关的问题,或者对某些问题还存在疑惑时,笔者积极跟进、果断介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精准的点拨。如有学生不能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对此,笔者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直观认知,促进学生理解算理、建构算法。

预设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方式和方法。在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统一的。预设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更精彩地生成。从这个意义上说,“限时讲授”是为了将学生真正推向学习的中心,是为了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二、探究:倡导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以后,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及探究性学习已成为一种主流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优化学生的合作学习品质。如果说限时讲授为学生的学习预留了充足的时间,那么合作学习就为学生的学习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在合作学习中,课堂真正成了“学堂”,成了学生的“探究场”。置身于这个“探究场”中,学生能彼此互动、对话与交流,能让数学学习向纵深处推进。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分享式、共享式的学习方式,还是一种互助式、共赢式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站在“学生立场”上,秉持“学生视角”,蹲下身子,和学生共同学习;要将自己作为“长大了的学生”,与学生共同思考和探究。

以教学“梯形的面积”为例,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合作的内在需求。对此,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比如,有的小组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接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有的小组将一个梯形用“剪、拼、移”的方法,构建了一个长方形,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梯形的面积;有的小组将梯形用剪刀沿着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梯形的面积,等等。在多样化的探究方式中,学生习得了多种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习得知识,获得相应的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警惕学生的“合而不做”“合而伪做”等现象的发生;要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优化合作学习的品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预设相关的富有启发性、引导性、驱动性的问题,用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合作探究。同时,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安排,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还要引导学生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从而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有深度。

三、反馈:催生“踊跃展示”

反馈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反馈不是对结果的单一展示,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展示;不是被动、肤浅的展示,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展示。反馈不仅是“结果性展示”,还是“过程性展示”。这样的一种展示形式,笔者称之为“踊跃展示”。“踊跃展示”的方式很多,既可以是整体性展示,以组为单位;也可以是个体性展示,以组内的成员为单位。“踊跃展示”的学习,往往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

所谓“展”,有“舒展”“展开”之意,也有“阐明”“叙述”“大规模地进行”之意;所谓“示”,即“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让别人知道”。学生课堂上的展示,就是发散学生思维的过程,就是与同伴互通的过程。展示是“可视化”教学的一种策略,能“敞亮”学生的思维与认知。通过展示,学生能够积极地超越自我。比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首先,笔者让学生展开合作学习,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长方体。当每一个小组做成长方体之后,小组成员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丰富的感受与体验。其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催生学生的“踊跃展示”。学生积极汇报,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等角度展开汇报。如围绕“棱”的特征,有的小组用的是测量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比画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推理的方法,等等。

“踊跃展示”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最为生动、最富有创造性的一个环节。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聚焦数学学科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展示,聚焦学生的疑点、盲点、迷惑点;要让“踊跃展示”真正成为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

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十二个字”黄金法则,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限时讲授、合作学习与“踊跃展示”的关系是辩证的,限时讲授是前提,合作学习是关键,“踊跃展示”是核心。在这“十二个字”黄金法则下,教师要深入研究数学、研究学生,努力搭建好学生与数学之间的桥梁,让数学更贴合学生,让学生更好地走向数学。

参考文献:

[1]贺福莲.小学数学限时讲授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21(12):68.

[2]严方妍.小学数学课堂开展“限时讲授”的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0(2):32-33.

[3]仲剑峰.限时讲授:构建生本课堂的智慧应答[J].江苏教育研究,2014(20):22-24.

[4]陈娜,郭元祥.学科课程思想的内涵、特征及其对教学的观照[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8):11-16.◆(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合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