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儿童英语文化体验实践研究

作者: 严晓云

摘   要:在多模态教学理论下,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视觉,并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情境,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多模态语言学习,实现师生之间的多模态立体互动。因此,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儿童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内教材与课外多模态资源的相关文化体验主题,引导学生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

关键词:多模态理论   儿童英语文化体验   语篇阅读

多模态理论学习指的是学生运用灵敏的听觉、触觉、视觉等,通过丰富的语言、生动的图像、多变的声音及灵活的肢体动作,进行语言交际的教学现象。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偏好,教师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获得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学习、体验不同地域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在开阔文化视野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本文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的Story time板块的教学为例,探索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儿童英语文化体验实践。

一、学习理解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英语绘本阅读以一种新形式走进了小学英语课堂。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尝试用多模态理论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主题情境的创设中初步感知文化,在语言和思维的碰撞中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歌曲导入,创设主题情境

在进行语篇教学之前,教师应积极创设与语篇相关的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生铺垫语言基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本节阅读课的主要话题是圣诞节,教师在课堂伊始,通过播放英文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引领学生在英文歌曲的传唱中,迅速进入单元主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问道:“What’s the song about?”从而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中感知关于圣诞节的文化。接着,教师通过“Do you like Christmas?”“What do you do at Christmas?”“Are you happy at Christmas?”等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灵活地运用语言。

(二)猜谜游戏,了解文化主题

由于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本身就属于多模态形式,而英文绘本又兼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设计猜谜游戏,引导学生在动作、图像和语言的多元串联中,猜测和“Christmas”有关的英文词汇,促使学生在视觉模态和语言模态中初步体验与“Christmas”相关的词汇和文化。

例如,教师可以用英语描述圣诞老人:“He is a man. He is in red. He has a big pocket. He can bring us many presents.”并让学生加以补充,激活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

(三)图片环游,建立思维关联

在本节课的Story time板块中,教材编者通过主人公Mike的视角,以“before Christmas—on Christmas Eve—on Christmas Day”的时间线,讲述了Mike一家的圣诞节活动。教师通过设计图片环游的活动来辅助阅读活动,能够引导学生根据时间顺序,把教材语篇分成三个段落,从而引导学生初步建立语言与思维的逻辑关联。

二、应用实践活动,体验感知文化

在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小学英语融合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文本主题,引导学生生成关于文本语篇的结构化知识,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内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文本主题内涵的理解。

(一)问题驱动,深入感知语言

在问题链的设计中,教师应注重问题的渐进性和逻辑性,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有效输出。在本节阅读课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What do they do before Christmas?”从而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圣诞节活动图片,梳理出文本关键信息。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关键句型,根据幻灯片中的视觉模态提示,说一说圣诞节前的活动:“First, we buy presents for our family and friends. We also buy a Christmas tree. Sometimes we go to see Father Christmas.”随后,教师通过“Stick and share”的活动,让学生装饰黑板上的圣诞树,自主运用新知识进行真实且有意义的语言输出,促使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在该活动中,教师通过多模态教学方式,充分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探索欲望,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思维导图,归纳梳理信息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归纳、梳理文本语篇中的重要信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了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结构化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关于“Christmas Eve”和“Christmas Day”的思维导图,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把握细节,加深语用体验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融合了文字和图片两种模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感知教材插图,并挖掘其中的文化主题内涵。例如,教材中有一张关于Mike在平安夜打开窗户、在窗前挂圣诞袜的插图,对此,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向学生提问:“Why does Mike open the window on Christmas Eve?”经过思考,有的学生回答:“To let Father Christmas come in.”接着,教师继续追问学生:“If you have a stocking, what presents are you waiting for?”这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的问题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积极运用英语的热情。

三、迁移创新活动,升华文化主题

在多模态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在迁移创新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文本主题,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涵养学生的文化品格。

(一)辩证对比,涵养文化品格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渗透相关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本节阅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圣诞节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知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随后,教师播放了有关春节的视频,并引导学生用“Chinese New Year is full of...”的句型介绍我国的节日文化,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二)踊跃展示,培养创造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布置任务:“Can you introduce Mike’s Christmas activities logically?”并紧扣本节课的节日元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运用“First—Next—Then—Finally”的语言逻辑顺序,叙述Mike一家的圣诞节活动,帮助学生有层次、有条理地梳理和掌握文本语言知识,并在语言输出中更清楚地了解圣诞节的节日内涵。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科学的课后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运用多模态的作业形式,如视频介绍、英文手抄报等,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拍一拍自己的春节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在语言情境的迁移创新中内化文本语言知识。

总之,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文本的框架,涵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引领学生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树立文化自信,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华艳.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2(9):61-62.

[2]陆静洁.多模态资源在语篇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J].小学教学研究,2022(18):66-68.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儿童英语文化体验实践研究”(课题编号C-c\2021\02\161)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