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

作者: 邱智慧

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旨在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英语学习活动,在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意识及思维品质等方面获得提升,以此培育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探讨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学习活动观   小学英语   阅读教学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强调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和单元整体学习。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施路径是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从浅层次感知与理解的文本输入,到深层次运用与分析的语用输出,再到超出文本层次的创造性输出。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的语言学习。

然而,在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缺乏对语篇的深入分析,没有基于语篇的语言思维生长点设计丰富的学习活动。笔者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Story time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初步感知文本内容,获取文本关键信息,并对文本语篇有一个整体认识。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生动的“激趣”活动,引导学生在主题情境中关注故事插图和文字,在预测、观察、理解性的学习活动中初步建构故事框架,感知文本主题。

(一)感知与注意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的Story time板块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计“Bomb! Bomb! Bomb!”的“炸弹游戏”,让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为进入本单元的主题情境做好准备,充分建立已有知识经验与学习主题之间的关联。随后,教师可以提问:“Who are they? Where are they? How are they ?”学生通过观察故事第一幅图,回答出:“They are hungry. They are thirsty. They are at the snack bar.”如此一来,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同时,能建立起文本关键信息的框架,初步梳理出故事的基本要素。

(二)获取与梳理

接着,教师设计了“Watch and find”的学习活动,先提出问题:“What would they like?”引导学生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找出Mike、Helen、Dad想要的食物和饮料,在完成相应表格的过程中逐步梳理对话内容。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圈画出教材中三个人物点餐时的语句,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训练。在点餐的情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会“Anything else?”这句话的含义,思考服务员这么提问的原因,促使学生关注对话细节,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三)概括与整合

随后,教师设计了“Watch and say”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英文板书,对Story time的内容进行基本概括,帮助学生在可视化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层感知对话内容、梳理文本语言知识,为后续绘本故事的语用实践训练夯实基础。

二、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对话文本的学习活动,旨在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层理解,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

在本节课中,教师采用绘本Dining with Dragons作为应用实践活动和迁移创新活动的文本载体,引导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内化和升华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获得相应的餐桌文化礼仪知识,学会点餐时的英语表达方式。

(一)描述、内化与运用

教师首先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初步认识绘本中的主要人物——龙家族,接着向学生提问:“What would dragons like to eat?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ragons?”从而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储备,说一说龙会吃的食物,并要求学生在学习完前两页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猜测龙家族将要去的地方。

接着,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How many restaurants do they go? What would they like? How do they order food?”鼓励学生深入阅读绘本,进一步内化语言知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They would like...”的句型进行故事复述。学生通过分析龙家族去的餐厅,给出不同的答案:“They would like three hamburgers.”“They would like a cup of tea.”“They would like a glass of juice.”学生在不断梳理中,加深了对绘本语篇内容的理解。

此外,针对绘本内容中出现的“self-service”,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鼓励学生捕捉图片中的隐性信息,提高文本分析能力。学生通过观察,能体会到“self-service”的含义——自助餐。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给学生播放了关于自助餐的介绍视频,并教给学生一些餐桌礼仪。

(二)分析与判断

为了更深入地挖掘文本语篇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教师可以提问:“Do you know other table manners?”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对餐桌礼仪的看法,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提高思维能力。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We should wash our hands before eating.”“We can’t talk when we’re eating.”等。接着,教师带着学生回到绘本故事中,向学生提问:“What do dragons eat?”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插图,能准确描述龙家族吃的食物:“They eat some bread and pizza.”“They eat many pies and chips.”“They have some glasses of water and soup.”等,待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继续提问:“Do the Dragon family have good table manners?”从而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在阅读学习中提高综合素养。

三、迁移创新类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活动,延伸主题意义,培育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一)评价与论证

为了深入引导学生感知文本背后的主旨,教师还可以通过具有梯度的问题链,帮助学生深度分析、判断、挖掘绘本语篇的情感价值,促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化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以本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Why do people not let dragons into the restaurant? 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do people welcome dragons at last?”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阅读,找到绘本故事中的关键情节。这样的问题链能够让学生充分内化文本内容,实现“浅层输入—内化运用—深刻输出”的教学目标。

(二)迁移与创造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升阅读素养,教师可以依托绘本阅读材料,设计“The Dragons want to eat something different again.”的延伸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文本所学句型创编故事,并踊跃展示。学生通过自主创编,能够在个性化表达的同时,实现语言和思维的融合。

总之,英语学习活动观对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有效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切实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有效依托文本语篇,紧紧围绕主题意义设计循序渐进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鹂.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践[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6):52-53.

[2]范惠.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J].小学教学设计,2023(18):52-55.◆(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曹埠镇孙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