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班主任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周文荣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身边发生的事情,还能了解到自己接触不到的事情。不良的信息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小学语文班主任一定要充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以及心理健康状况,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增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从而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语文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及时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维持健康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实质性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班主任,不仅要制定有效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保证教学效果,还要管理班级秩序,保证班级纪律。但当前很多小学语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只重视班级纪律的管理,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还有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班主任由于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有限,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此外,很多小学语文班主任并没有足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任何的必要性。在这种错误认知的指导下,学生很难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导致整个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脱离实际

教师要想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一定的实效,就要充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变化,结合心理学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理论教育阶段,严重脱离实际。对此,在日常班级管理与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以及细微的情绪变化,与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度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异常的情绪波动,就要有针对性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教学内容。

例如,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会出现一定的叛逆心理,心理与情绪都很敏感,情绪波动大,与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经常与父母产生冲突。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负面的心理状态中,很容易产生自卑和偏激的心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在班级中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不善于表达,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班主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学计划和内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定的干预,利用科学、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善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二、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任要紧扣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与心理状态,创新教学设计,实施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健康、舒适的班级氛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小学语文班主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中,缓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调整自身的状态。同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主动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爱,当再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向班主任寻求帮助,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促使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断化解自身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正视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积极寻找调节方法,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班主任的正确管理和积极引导。对此,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意向班主任袒露自己的心理问题,并想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首先,小学语文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本。其次,要积极听取学生对于教学与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方法、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挖掘语文知识中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义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命观,丰富学生的人生底蕴。

(三)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充分了解班级内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环境,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源头,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积极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及时干预。其次,要引导学生家长学习一定的心理学专业知识,让家长正确认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积极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对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心理引导。最后,要与家长合作,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长期观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周期,使学生能长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结语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小学语文班主任要在课堂上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探索和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实现高效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全面推进我国社会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芹.谈小学语文班主任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7):106-107.

[2]王亚娟.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19):105-106.

[3]齐鹏.探讨小学语文班主任如何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2021(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