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作者: 黄美峰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方向,创新教学策略,是目前各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从培育“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个核心素养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 教学改革 创新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加强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和探究的重要性,还能发扬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锻炼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所包含的抽象思想。例如,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等相关知识反映了分类的思想;一般定量关系、运算规律反映了数学模型的思想;线、射线、线段等反映了有限和无限的思想。这就需要教师清楚地理解各种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二)利用数学习题系统,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数学练习,帮助学生准确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不同的应用题进行整理和总结。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解题思路有一定的共性,即基于已知的量来寻找未知的量。教师应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二、注重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借助类比归纳,引导学生猜想验证
猜想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对问题进行推理和分析,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过程的本质是进行各种猜想和尝试,从而捕捉归纳点和相似点。
例如,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推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思考,以便根据现有的知识基础进行知识类比。如果学生能自主思考,根据现有的条件猜测结果,并验证结论,那么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加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思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应加强数学基础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学生学过的知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给出正方形的长和宽,并要求学生用“比”的知识回答正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用分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促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注重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一)以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思维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为了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将其与抽象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就可以利用建模思想,找出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百分数(一)”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建模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百分数的使用很常见,因此教师可以引入生活情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讲解百分数的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二)以实践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也极为普遍。在实践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建模能力。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圆柱体形状的教具,带领学生观察圆柱体。学生“打开”圆柱体后,发现其平铺图为长方形,从而领悟了其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圆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建模思想的渗透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建模思想。
四、注重对学生直观想象能力的培养
(一)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如果学生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例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已知班里一共有52个同学,其中男生比女生多10个,请问班级中各有多少个男生和女生?”在问题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线段图,借助图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计算时,有的学生不明白“退位减”的算理,得出了错误的答案。对此,笔者通过摆小棒的方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直观地感受什么是“退位减”:单独的一根小棒不够减,就要“借一捆”,拆开后就有了足够的小棒,再加上还剩的几捆小棒,答案就出来了。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使得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控力相对较弱,没有办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帮助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不断纠正运算方式。
例如,当学生做计算练习时,他们容易粗心,从而出现计算错误。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
六、注重对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描述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使用统计图,统计图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数据的特征与规律,学生由此就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了解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然而,概率的存在显示了事物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教学中,学生可以参与一些与概率相关的活动,在不确定中计算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并通过数据统计,揭示数据背后的深刻内涵。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践活动:在一个盒子里放不同数量的红球和白球(白球数量更多),然后向学生提问:“哪一种颜色的球更容易被摸到?”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应要求学生增加动手操作的次数,分析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并从摸到的白球和红球的数量来计算它们发生的概率。通过比较摸到的白球和红球的数据,学生得出,摸出白球的概率更大。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对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得到越来越多数学教师的一致认可。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学问题亟待解决。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解决现有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