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 洪玲

摘   要:“五育融合”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强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首先,本文解析了“五育融合”的概念,探究了“五育融合”视域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围绕“五育融合”理念,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创新,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五育融合”   小学音乐   教学策略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以“五育融合”为核心,开展教育教学,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音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五育融合”的基本内涵,创新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与方式,逐步完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一、“五育融合”概述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五育融合”强调的“五育”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教育模块,每个教育模块都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的综合阐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落实“五育融合”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德育可以塑造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智力培养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体育可以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健学生的体能;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鉴赏能力;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五育融合”能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音乐教育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创造与鉴赏能力的目的。“五育融合”理念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创新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力求让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序展开,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转变观念,让学生认识到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引导,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为学生的终身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音乐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五育融合”为手段,创新音乐教学设计,保障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同时,还要完善各个教学模块的设计,让学生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与探索中形成核心素养。

(一)转变教学思维,创新教学模式

在“五育融合”理念的引导下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转变教学思维,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要正确认识“五育融合”的内涵,“五育融合”并不是德、智、体、美、劳的简单叠加或拼凑,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要聚焦学生的课程学习活动实践,将“五育”进行科学的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既要立足于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又要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空间与渠道,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音乐审美、音乐智慧、音乐价值等。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还实现了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给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音乐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家校共育,强化育人效果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两个主要场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当是互相补充、互相辅助的关系,家校协同育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基于“五育融合”的小学音乐教学,教师要创新育人模式,重视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构建科学、高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流畅沟通。比如,教师可以创建班级微信群或QQ群,与家长进行联系互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合作,进行适当的音乐欣赏、音乐知识了解、音乐发展史学习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范围,又可以提高家长在学生教育中的参与度,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家长的参与也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情感支持,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创新教学设计,突出音乐学科特色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设计,拓展教学资源,突出音乐学科的教学特色;要从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角度,展开小学音乐学科教学的规划设计。这样既能保障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又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本土特色音乐作品,让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体会本土特色音乐文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将音乐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了解本土特色音乐文化,还能让学生体会其中浓郁的乡土气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四)完善教学评价,落实课堂反馈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教学评价体系既可以及时反映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又可以反映教师教学的缺陷。教师能根据评价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保障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基于“五育融合”理念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教师要以“五育”的基本内容、方式与目标为标准,科学设计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在设计教学评价体系时,教师要落实过程性评价,围绕德、智、体、美、劳,针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展开情况进行具体的评价。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班级音乐会,要求学生进行音乐节目表演。从学生的表演中考查学生对基本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团队合作能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学生的表演是否突出了“美”这一主题。以上评价环节渗透了“五育”的基本内容,在评价完成后,教师还要根据反馈的结果,对后续的音乐教学方式与内容做出优化与调整,从而形成科学的、系统性的音乐教学流程,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五育融合”理念,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周冰洁. 浅谈如何通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促进五育并举[J]. 中国音乐教育, 2020(3):4.

[2] 王彦霞. “五育并举”返本归源: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 天津教育, 202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