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陈美华

摘   要:红色文化教育是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的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开发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优化红色音乐文化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红色乡土音乐   核心素养   音乐教学

新时代的教育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宗旨。红色文化包含了革命斗争精神、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是精神力量的源泉,是道德品质的土壤,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教育资源,是学生文化底蕴的基石。红色文化教育是革命传统教育,是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的教育。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开发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优化红色音乐文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红色音乐文化教育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长期积淀下来的革命历史文化。红色音乐文化通过音乐作品来体现,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创作出来的体现了爱国精神、奋斗精神、自强精神、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农村是革命斗争的根据地,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舞台。红色音乐文化源于群众生活,源于乡村大地,是在乡村大地上广为流传的蕴含着歌颂革命、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爱国为民等红色基因的音乐作品。红色音乐具有通俗化、大众化特点,是各民族人民的精神食粮,是民族自信心的象征。

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是指以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为宗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红色音乐是中国音乐作品的根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地都有各自的革命历史,也形成了各地独特的红色音乐文化。红色音乐文化教育旨在发挥地域资源优势,用红色音乐实施德育,助力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唱响红色歌曲,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接受红色音乐文化的熏陶,坚定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红色音乐是革命情感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学生的精气神,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注入劳动的力量,缓解学生的精神危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渗透红色音乐文化,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二、红色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着许多革命遗址,流传着无数的革命故事,蕴藏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其中不乏红色音乐文化。对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开发和利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音乐教学内容,为学生渗透德育。

在开发地方红色音乐文化资源、建构红色音乐课程时,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策略。一是通过文献查询,深入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借助互联网平台,查阅历史文献资料,搜集相关的地方红色音乐文化,既可以是文字、音频、视频,也可以是民歌、山歌、曲艺、戏剧,然后进行整理、汇编,建立红色音乐资源库。二是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走进乡村大地,进入寻常百姓家,寻访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通过向当地老革命先辈、老艺人请教,记录他们的讲述和演唱,加以整理和归类,形成珍贵的音乐文化资源。

三、红色音乐文化教育的策略

针对红色音乐文化教学,教师应坚持走多样化路径,做到校内外结合、课内外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策略。

(一)在教学中渗透红色音乐文化

音乐课堂既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美育与德育的重要场所。在红色音乐文化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音乐课堂,结合音乐教学内容,开展红色音乐教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音乐文化呢?教师应见缝插针,相机融合,比如,可以在教学时适当穿插红色音乐,给学生介绍“红歌”的创作背景,讲解“红歌”背后的故事,解析“红歌”的意蕴;可以开展“红歌”欣赏教学,组织学生赏析红色音乐,感受“红歌”的情感,体会“红歌”的内涵;可以组织学生学唱“红歌”,感受当地的音乐特色,传承乡土音乐,弘扬红色精神。比如,在教学《共产儿童团歌》时,笔者导入视频,引导学生观看电影《红孩子》片段,给学生介绍当地抗战儿童团团长的故事,通过身边真实的人物事迹,为学生的学唱奠定情感基础,同时渗透当地的红色文化。

(二)营造红色音乐文化环境

教育既是一种慢的艺术,也是一种唤醒与激励,更是一种渗透与浸润,需要以环境去熏陶和感染。环境不仅具有欣赏价值,还具有教育价值。以环境育人是教师进行红色音乐文化教学的有效策略,能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感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营造红色音乐文化环境呢?可以利用学校文化长廊、宣传橱窗等,张贴一些红色音乐文化的宣传海报,介绍当地的红色音乐文化知识;可以开展红色音乐欣赏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台,在一定的时间段给学生播放红色音乐;可以组织学生收听、收看红色音乐。浓郁的红色音乐文化氛围,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三)开展红色音乐文化活动

在开展红色音乐文化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搭建弘扬红色音乐文化的舞台,让红色音乐文化得到传承与创新。表演与创作是红色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能让学生牢记初心与使命,弘扬革命精神。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演唱红色歌曲,开展歌咏比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舞表演,给红色歌曲配上舞蹈,达到“以舞激情”的目的;可以依托合唱社团与舞蹈社团,在活动中渗透红色音乐,编排一些红色歌舞节目。比如,在教学《亲亲红领巾》时,笔者创编了一组舞蹈“当我戴上红领巾”,组织学生排练表演,生动地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风采。

(四)邀请多方人士走进校园

新时代的大教育观指出,教育学生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是全社会的责任,要想放大教育效应,就必须利用可用之才,发挥一切力量。在红色音乐文化教育中,教师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多方人士走进校园,“登台献艺”,给学生传经送宝。比如,可以邀请民间艺人、社会人士等,来学校给学生培训辅导,把他们所拥有的红色文化知识和技能,无私地传授给学生。

(五)带领学生走向社会

社会是教育的大舞台,如果学生不走出校园,一味地坐在教室里,被关在围墙内,其视野与思维势必狭隘。因此,在进行红色音乐文化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实践体验。比如,各个地方都蕴藏着丰富的红色音乐文化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感受红色氛围,寻找创作灵感;也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与社区进行联欢,向社区能人学习。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红色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要注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从整体上完善教学,为红色音乐文化的渗透提供有利的环境,为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储云峰. 红色歌曲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邢晓萌,雷晓雯.我国红色歌曲的传播方式及审美价值[J].北方音乐,2020(20):24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