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语文学科融合的主题学习活动探究

作者: 夏向东

摘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美术和语文都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二者联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学科融合教学的背景下,美术教师要思考美术与语文学科之间的关系,寻找美术与语文融合的关键点,设计具有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美术   语文学科   学科融合

一、引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艺术课程要突出课程综合,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美术与语文是相通的,二者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生活感受的真实反映,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语文知识,教师可以利用画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语文知识,学生也可以通过语文知识,对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美术与语文相融合的主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应用语言文字表达自身的审美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图像与文字把握学习主题,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次意蕴,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丰盈学生情感的目的。

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学科,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学科,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侧重点不同。基于此,要将语文知识融入美术教学中,首先,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以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认知特点等为基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学有所获,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学习。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与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学科融合不是学科知识之间的简单融合,而是教师根据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将其他学科知识合理融入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主次关系,避免偏离教学主题和教学重点等问题的出现。

二、以“画”促“文”,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

(一)图文配合,开阔学生视野

美术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知识有着许多相通之处,将语文知识融入美术教学,符合学科融合的教学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知识与美术知识相结合,形成图文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感受多样化的情感,进而在泛化的文化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价值。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繁忙的大街》为例,本课的学习要求是“看一看:认真观察繁忙的大街上都有什么?想一想:在繁忙的大街上你看到了哪些形状和色彩?试一试:把自己感受到的大街的繁忙景象画出来”。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在街道上看到过哪些事物,并且细致地观察每种事物的特征。联系实际生活,学生回答:“繁忙的街道上有车辆、行人、红绿灯、斑马线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四季》,让学生阅读文章内容,并模仿文章的观察角度,从“四季”这一角度观察街道,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认识多样化的美术欣赏视角。

(二)用绘画展现文本,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顺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引导,对学生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形象化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兴趣,绘画既是学生表现自我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认识与理解文本的重要路径。同时,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相关的语文知识,让学生用绘画展现文本,促使学生深入体会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与作者的情感。这种教学方式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能营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可爱的动物》时,首先,笔者结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先阅读语文课文,然后简单地画一画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王国开大会”的场景。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不仅能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场景,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还能将自己想象的场景表现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作能力。其次,在学生绘画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可爱的动物》的学习要求“看一看:捏塑动物的方法。想一想:怎样用简单的形状表现可爱的动物?试一试:用两种以上颜色的彩泥捏塑可爱的动物”,从而引导学生用黏土和彩泥塑造动物形象,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技能,为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塑造出来的作品,借鉴《动物王国开大会》中的表达,为自己创作的动物创编有趣的故事,并用文字表达出来。这种学习形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让学生深度思考课文的表达方式,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以“画”衬“文”,强化学生艺术体验

(一)结合生活实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强化学生艺术体验、以美育人的重要实践。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会有效表达情感。然而,在情感教育上,如果教师以单一的文字内容或美术知识进行教学,就会显得苍白空洞。因此,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知识融入美术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从生活层面思考美术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妈妈的节日》时,首先,笔者根据本课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心目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联系生活,你认为妈妈对你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想送给妈妈什么礼物?”这些问题能将课堂与生活连接起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其次,在学生回答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绘制卡片,将自己心目中的妈妈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心里话,诉说自己对妈妈的爱。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母爱的理解,还能让学生通过绘画过程,释放自身的情感,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课后将卡片送给自己的妈妈,并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将情感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这样能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生活实践中提升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融入语文知识,深化学生的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对特定文化情境中艺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感悟、领会、阐释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的发展,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社会认知较为浅薄且知识积累较少,导致他们难以理解抽象的美术作品,更难以体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画面生动的美术作品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情感意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文字与图画的结合,实现情景再现,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深化对艺术作品的文化理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汉字中的象形文字》一课时,这一课的知识与语文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融入语文知识,让学生深入体会象形文字的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首先,笔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案例,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文字的意义。其次,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象形文字是如何‘象形’的?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象形字?它们是由哪些形象演化而来的?汉字中除了象形字还有哪些字?请举出具体的案例。”这些问题需要学生自主探究,收集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深入了解汉字的分类和发展历程,有助于学生从宏观的文化视角认识汉字,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最后,让学生在了解象形字的基础上,将汉字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象形字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以“文”配“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文学与美术联系密切。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以“文”配“画”,不仅能有效培育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还能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古诗词融入美术欣赏过程,让学生通过古诗词,深刻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次意蕴,提高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也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为课堂教学增添生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我国的文化中,题画诗是一种诗画融合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艺术形式上,诗是一种语言艺术,而画是一种空间艺术,这两种艺术虽然形式不同,但是在情感抒发上却具有一致性。诗往往具备高度自由的想象力,能通过情景的描绘给予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对诗词进行分析,能形成独特的艺术感受。绘画是一种直观的造型艺术,可以直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将美术学科与语文学科进行融合,学生可以将图文对照,从而深入理解古诗词与美术作品的内涵,并理解其中的情感。

五、以“文”生“画”,激发学生创造力

小学生善于想象,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让学生结合语文知识与美术知识,以“文”生“画”,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感知能力,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过年啦》一课后,笔者给学生提示,帮助学生回忆春节中都有哪些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春节手抄报。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将春节的相关知识与习俗用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还要引导学生在手抄报中配上合适的文字资料,从而完善手抄报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与想象力,做出来的手抄报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充满童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语文知识合理融入美术教学,开展跨学科教学,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构建学习活动时,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找到美术与语文融合的关键点,保证学习活动构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帆.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8):142.

[2]雷晓华.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学科融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5(6):86,88.

[3]刘胜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学科融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8):185.

[4]骆晓媛.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多学科融合探究[J].新课程,2020(34):34-35.

[5]朱文娟.新时代小学美术进行学科融合的方式探讨[J].新课程,2022(18):96.

[6]杲萍英.小学语文学科与美术欣赏教学的整合[J].学周刊,2013(31):154.

[7]宋可好. 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8]周宇珍.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教学实践研究[J].家长,2021(5):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