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程中的研究
作者: 宋瑞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融入红色文化,充分发挥美术学科中的红色文化育人功能,通过价值引领、创新方式、优化途径,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让红色文化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当红色文化与学生的美术学习无缝对接时,红色文化就能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焕发新的生机、新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红色文化 课堂学习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创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进文化”,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红色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品格。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培育学生的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因此,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性的旨归,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意识地渗透、融入红色文化;要充分发挥美术学科中的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彰显美术学科的红色文化育人价值。
一、价值引领:深化学生的红色认同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融入、渗透红色文化,凸显价值引导的作用,通过红色文化的渗透、融入,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要积极地发掘红色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与素材,让学生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美术学习的智慧,获得美术生命成长的力量;要引导学生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植红色基因;要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中蕴藏的人、物、事,进行全方位的展示;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与素材,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以教学《木版画》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红色文化作品引入其中,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抢险精神”等。笔者通过展示这些与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相关的图片,唤醒、激活学生的红色记忆,让学生“触摸”红色精神,了解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等。在教学中,教师融入红色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赓续红色精神,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出更加强大、更加磅礴、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可以说,红色文化是泱泱中华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红色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最耀眼的存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融入、渗透红色文化,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形成相关的美术技能,还能培育学生的红色思想、情感与行为。
二、创新方式:促进学生的红色理解
在当下的美术教学中,存在“过度美术化”的问题,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相对贫乏、平庸。对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红色文化纪念物,可以给学生讲述相关的红色文化故事,可以借助微视频展现红色历史,等等。通过创新红色文化的渗透、融入方式,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以教学《参观和旅行》为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笔者借助多媒体融入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地域性的革命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等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地域红色文化,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借助多媒体,学生经历了红色文化的感知之旅。其次,让学生充分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父母的陪同下去实地参观,通过寻访红色文化行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感受,增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感知与理解,让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单调、枯燥,能将相关的红色文化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将一些景观、人物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将红色文化中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以美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学生完成了相关的创作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畅谈参观的感受,引导学生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通过美术表达,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革命的艰辛历程,能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成就,对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形成了更深刻的认知,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幸福生活不仅蕴含了革命先辈的鲜血,更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汗水。如此,红色文化教育不仅能“入眼入耳”,还能“入脑入心”。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创作是表现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具有融合性、结构性、丰富性的红色文化的浸润之下,红色文化、红色精神成为新时代学生的生命底色。
三、优化途径:增强学生的红色记忆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传播红色文化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比如,教师可以将红色故事、红色事迹等以抖音、微视频的形成呈现,以此增强学生的红色记忆,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发掘红色资源,编写美术校本教材;或者将一些资源存放在资源库中,发布在二维码、抖音号、公众号上,让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学生的美术生活中。因此,教师要以“研”作为重点,以“学”作为目的,让学生展开积极的红色文化美术实践。
以笔者所在班级的美术公众号为例,其中就保存着诸多的红色文化经典作品,如《江山如此多娇》《井冈山会师》《开国大典》《毛主席在炼钢厂》《韶山组画》《韶山全景》等。这些经典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历史故事,熟悉了相关的历史文化,还提升了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因此,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判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要借助红色资源,营造一种美术学习的“红色语境”。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更先进的VR技术,对红色资源进行立体化、多维化的展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净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教师要自觉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美术学习之中,让学生感受、体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伟大的精神力量;要大胆地尝试,积极地开拓,不断地优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决心、信心,并肩负起相应的使命与责任。
红色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产生新的内涵与意义。培根铸魂、守正创新是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根本性旨归。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教师不仅可以通过思政课、道德与法治课等培育学生的红色精神,还可以通过其他学科教学,渗透红色文化精神。如此,教师就能将红色文化创造性地融入学生的美术学习之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让红色文化与学生的美术学习无缝对接,让红色文化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焕发新的生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帮改.运用红色资源进行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现路径分析:以南昌市中学为例[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4.
[2]朱小理. 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方式及路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3]白松宸,朱明莉.红色文化助力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的价值意义及实践路径[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3,44(5):89-93.